关于人们为什么总想买东西,社会上已经有了大量的心理学解释。其中,在201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了购物强迫症和多巴胺之间的关系。
其实,不论什么原因,归根到底,都是因为当我们购物欲望得到满足时,人体就会分泌多巴胺,来抚平内心的焦虑或骚动。

在詹尼弗的书《正视你的内心,穿对你的衣裳》中,她总结了人们的购物心理原因分为以下几种(以下部分为她的观点,部分为秧秧的总结和思考)。
一、购物是为了紧跟潮流
***现象***
如果,每一季你都会给自己的衣橱大换血,每一次你看完服装博主的春夏/秋冬流行预测后,都要跑到快品牌店去剁手,那十之八九,你的购物心理就属于这一类型。

即使你所从事的行业和时尚没有关系,但是,你依然常常担心自己的衣橱不够前卫、害怕自己不够拉风,你用对新潮的紧密跟随,去隐藏内心的不安全感。
***对策***
购买前,你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
1、如果不买,会有什么后果?
2、在你已有的物件中,有没有哪件可以替代它的效果?
告诉自己,这种“必须拥有”并不是你的真实需求,不过是你“想要”而已。
同时,你可以关注那些对衣橱采用“极简原则”的博主,譬如Caroline的博客UN-FANCY,譬如秧秧的基础款系列(害羞脸),而不是每天盯着那些日更不断、每天都在传播最新流行元素的博主(当然,如果你已经有了不错的自控力,关注她们也无妨)。

二、购物是为了舒缓压力
***现象***
当你受到感情受挫、内心哀怨,当你工作上压力山大,正在进行的项目让你焦头烂额,当你学业吃紧,下周有三篇论文需要提交而你连大纲都没写好……如果在以上任何一种状态中,你的负能量唯有通过购物才能排解,那你的购物心理就基本确定是属于这一类型。

不管你处在怎样的情绪低谷,一身新衣服、一件新首饰就可以让你鼓舞振奋,甚至是在踏入商店的那一瞬间,你的不快就开始弥散,那购物已经成为了你习惯性排解压力的方式。
***对策***
寻找新的、更健康的方式来排解压力。除了购物,运动也可以产生你所需要的多巴胺。
当负面情绪袭来,你可以尝试赤脚跟着在线视频来练一堂瑜伽(对,这个方式你连鞋都不用买);或者换上一对平底鞋,去公园暴走个几公里(有运动习惯的可以选择长跑),边走边听让心变安静的小音频(蒋勋的《红楼梦》系列和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都超级推荐)。

大汗淋漓之后,你会发现这种获得多巴胺的方式,会让你皮肤变好、身体变柔韧强健,而且不用担心巨额卡数。
三、购物是因为幻觉
***现象***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各种资讯狂轰滥炸的时代。为了刺激消费和金钱流通,我们可以轻松地使用信用卡,用未来的钱购买现在的东西。我们甚至可以抵押房产,去换取一段时间内更多的资金调配权。

如果你有好几张信用卡且都处在只能归还最低额度的状态,而你的账单金额却在持续往上涨,如果你每个月挣的钱远远少于你信用卡里的欠款,那你很可能是处于幻觉性购物心理。因为每次购买时,你总觉得自己有能力支付这些东西。
***对策***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暂停使用信用卡购物,甚至暂时告别电子货币,而使用现金。

支付现金的感觉,会比使用信用卡或是电子货币让你有更真实的感受和估量。这种现金支付时的失去感,能让你在购物时更冷静,更能理性地思考购物的必要性。而且,一旦超过你当时的支付能力,你根本无法带走你想要的那件商品(至少你的钱包君不会成为负翁了)。
四、购物是因为比拼
***现象***
闺蜜买了条DVF的裹身裙,那你也一定要买一条更贵的;邻居买了个1克拉的钻戒,你已经压抑不住去买个2克拉的来赢她……如果每次你的每一次购物,对于你而言,都更像是一个和身边人的比赛,那你很可能就属于这种购物心理。

***对策***
不管你怎么样买买买,你要知道,总有人比你买的更多、更贵。在购物上想赢的心理,只会给你的财政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尝试把你的比拼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健康的方面,譬如比拼谁有马甲线、比拼谁看书多、比拼谁先通过职业考试之类的。总之,去比拼一些能更长期给你带来愉悦感和成就感的事情。
毕竟,能买多少不是真本事,能把一样的衣服穿得更好看,才赢得彻底(秧秧绝对没有挑动战争的意思!)。
中医说,治病必须对症下药。所以,如果购物对于你,只是短暂快乐获得的手段,那么,你可以先自行判断自己属于以上哪种心理,再选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如果你真的已经到了购物强迫症的程度(数据表明全世界有10%的人患有此症),你的日常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那你最好找专业医生来诊断。
好啦,关于这次的分享就暂时到这里。在未来的小长假里,去清理自己的思维和衣柜吧,希望这些信息,能帮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每周,秧秧都会更新穿搭扮靓、书评、影评的相关内容,如果你有兴趣,记得关注我哦!这样,你就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更新啦!爱你们哦!^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