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用户思维
今天学了三堂课,脑子都爆炸了,但也让我更清晰,哪个部分内容是对我意义最大的。
上了两个关于写作的课程,但一个有点云里雾里,也可能是知识量太大;另一个就是下面的课程,看起来最简单,但启发最大。

这个课程给我的感觉最好,感觉收获量获取最多,语言和案例表达让人听了,就觉得懂了,没有隔阂,懂得替用户节省时间;感觉最一目了然,每节课讲什么,有几个重点,给了人充分的掌控感;
之前听过好几个中国大学的文学课、写作课,虽然记了很多笔记,但是离完全消化吸收还有一段距离。

在第一节课作者就抛出了“用户思维”,我发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写作,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之前很多文章被读者喷是标题党,这里就有一个简单的读者和作者各自的逻辑。作者依然点击率,所以比起辛辛苦苦打磨文章本身而言,只要标题起的好,点击率就自然到手;但读者虽然会被标题吸引,但看到挂羊头卖狗肉的文章,自然怒不可遏,这就是各自诉求不同导致的结果。所以为了改进用户体验,有了补充,产生了点赞率。今天文章基本都是靠点赞率来决定市场行情的。
还有我过去经常听到很多作者发言说:“写作是关于灵魂的事。”作家更专注内心和表达和修养,但读者关心的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这种落差就导致了真正的大家作品反而滞销的问题,毕竟他们就像文人们表达情志的山水画一样,根本没考虑过低文化人群的审美能力。
02 写作和金钱
我过去经常听到一个争论:到底为什么写作,中心议点无非就是钱或自我表达。现在我终于有了回答。
如果你要考虑赚钱,那就要站在读者角度,写出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你考虑到灵魂和修己的事情,那就少考虑钱的问题,也许你的作品不在一时,而在一世呢。
说实话,我刚开始大言不惭地想过,老是去迁就读者会不会丢失自我?而自我这东西,丢失了还能回来吗?所以纠结要不要保持写作的纯洁性?
不过后来我想,钱和写作其实并不矛盾。除了是作者,我本身也是个读者。就像那个佛教故事里那样,把自己当自己,把自己当别人。
而写作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多思多想的产物。写得多了,钱赚了,境界也自然就上升了。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当你满足低层次需求后,你就会自然攀登新的需求。
所以别着急,慢慢来。赚钱本身就是最大的修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与君共勉。
王家王侯
2019.06.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