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可复制的领导力》训练营
我与沟通力之间的故事-沟通力不只是沟通

我与沟通力之间的故事-沟通力不只是沟通

作者: 陶慧_054d | 来源:发表于2020-03-15 23:26 被阅读0次

我报名《可复制的沟通力》训练营完全是碰巧,因为疫情的原因在家无事,打开樊登读书app,发现这个训练营,点进去一看感觉对工作应该会有帮助,就顺手报名了。开营的那天正好碰上公司复工在即,那两天一直在忙各种复工的事宜,没有关注到入群通知,就这样华丽丽的错过了开学典礼。好在2天之后我想起来了这个训练营,赶紧问班班能否再加入,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就这样进了群入了营。

第一节课就转变了我对这个课程的认识。原来我是抱着解决工作中的沟通问题来的,是想学一些沟通中的术,然而《可复制的沟通力》却主要是在向我们剖析沟通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原因。沟通的共性是尊重与合作。我们在工作中或生活中对于不合作会非常容易生气,真正深处的东西是恐惧。这个恐惧是对于不爱的恐惧。什么样的人容易恐惧,什么样的人不容易恐惧,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是富足心态还是匮乏心态。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我们有更多的可能性,这个是富足心态的本质,而匮乏心态的本质是没得选。而我本人在不久之前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在与家人的关系处理中,前几年一直都是处于匮乏心态,总是觉得对方的所作所为让自己没有选择,只能选择痛苦的生活。后来经过和一位教练进行了将近半年的深度自我剖析,我才明白原来并非没得选,我可以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我可以选择用爱来回应冷漠。经过几个月的刻意练习,我真的做到了,不但开始改变自己,也确实影响到了家人,让亲密关系进入了崭新的一页。以前我没想过这和沟通有什么关系,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关系的一步步冰化都是来源于匮乏心态下的沟通模式的恶性循环。我们的心态,我们的思维方式,是通过沟通呈现给对方,对方也是通过沟通来回应我们。沟通的第二个共性是尊重。我以前总是说我老公不尊重我,所以我才无法忍受。我以为我很懂得尊重,但是当樊登老师列出什么是不尊重时,我感觉自己全部中枪。评判,贴标签,忽视,威胁,攀比。我在和家人以及和同事的沟通中,评判和贴标签几乎是高频出现的,我却不自知,所以才会被别人说我“自我感觉良好”吧。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不可能在所有事物的认识上都达成一致。我习惯性对别人的话进行评判,会让对方的自尊水平降低,激起反击的欲望。

《可复制的沟通》中还有两个沟通的基本原理,是我认为值得一直提醒自己的。第一:沟通需要平衡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产生冲突,是因为需要没有被满足。什么是需要?需要并非想法,也不是某个物质本身,真正的需要是人类共通的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就是马斯诺需求理论。例如,孩子想要玩手机而与家长产生冲突,玩手机并非一个真正的需要,可能背后是一个社交的需要或者放松自己的精神的需要。当家长理解了背后的需求,就可以和孩子更好的沟通达成更好的合作。除了对方的需要以外,我们也要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接纳自己和表达自己。比如当老公晚归时,老婆总是忍不住生气,说出类似“你还知道回家啊”这种意气的话,背后的需求是希望得到陪伴或者希望家人平安。如果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真正需要,把需要和感受正确的表达出来,比之“你还知道回家啊”,“老公,你不回家的时候我感觉到很孤单,也有点担心你,以后你能不能早点回家”这样的沟通是不是会让对方感觉柔软而更愿意去接受你的请求。沟通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沟通需要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信息。人的大脑分成3层,最外层的大脑前庭负责语言和想象力,中间的大脑皮层则负责感情,最里面的脑干负责呼吸,心跳和运动。在中间的大脑皮层中存在一个叫杏仁核的胸袭,打还是逃的开关,掌管了人类的恐惧和快乐等情绪。当人被杏仁核挟持时,就进入了不理智的境地,所有的信息沟通都将事倍功半。因此可复制的沟通力中说我们要做双核人,一个核负债情绪,一个核负责信息处理。负责情绪的核先出动,处理好对方的情绪和自己的情绪,营造一个安全的沟通氛围之后,才开始正式的内容沟通。

接下来樊登老师还介绍了一个沟通中应秉持“给予礼物”的心态, 给予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主动给予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和意义,这次疫情中这么多医护人员不顾一切冲上前线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他们也是普通的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惧,但是这种我可以做贡献我可以帮助别人的心理让他们都变成了英雄。我们有很多的礼物可以互相给予,微笑,鼓励,认可,赞美,爱,给他人传递方法和经验等。我们还需要学会辨识和接受礼物。妈妈的唠叨,家人的抱怨都可以是礼物。这些礼物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我们可以从他人的给予的礼物中学习和成长。最后,无条件的给予才是真正的给予,如果抱着收获必须大于等于付出,不肯在沟通中吃半点亏,那么到最后你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糟糕。

为什么樊登老师用了一半以上的课程都在介绍沟通背后的心理因素?我想是因为沟通并非一次性的。无论是与家人的沟通,还是与同事的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隐藏在表面语言沟通之下的。关系好时,一次两次失败的沟通并不会带来什么后果;关系不好时,却很难有有效的沟通发生。关系的构建则和以上讲的沟通的共性,沟通的基本原理,还有是否有给予的心态,关系密切。

所以我个人认为后面讲的“术”,比如四步教你如何尊重的表达,长颈鹿式倾听,启发式提问,如何举办高效会议,高效组织演讲等,都是基于我们前面的“道”得到理解之后才能真正实践的。当然在一次次刻意练习“术”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更深刻的体会“道”。

就像樊登老师在最后一讲说的,我们的沟通力课程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学习又永远不会结束。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去练习我们所学的,学而时习之嘛。而且我们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通难题,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沟通的“道”与“术”去指导我们。就像今天,我又遇到一个新的人生难题,要面对它需要很好的沟通,但是背后又远远不只是沟通。富足心态永远是面对问题时的第一原则。继续努力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与沟通力之间的故事-沟通力不只是沟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lie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