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有限的阅读范围所见,著书介绍麦肯锡工作方法的麦肯锡毕业生(从战略咨询巨头麦肯锡功成身退的人好像大都喜欢这个头衔),以日本人居多,比如大前研一、高杉尚孝、大岛祥誉、户塚隆将。
日本籍麦肯锡毕业生的著作篇幅都不会太长,大都10万字出头,也大都图文并茂,排版也很好,读起来很舒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这些书的内容和思想,带给我很多启发。
最喜欢的还是大岛祥誉的作品,自从去年底初次接触到后,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搜罗来读,看过电子版还要买纸质版,找不到新书就买二手的。
今天上午去某部门值班,出发前随手从书架上取下大岛祥誉的《麦肯锡笔记思考法》带上。
这本书今年1月初已看完,这次虽然是重读,但仍然看得很慢,上午只看了开头,边看边思考,又有新的感悟,还随手做了笔记。这是第一次用这种方式做读书笔记,以前都习惯用印象笔记。

因为写在纸上的内容修改不便,晚上又用 iPad Pro 修改、整理了部分思路。
如何有效思考?
大岛祥誉:分解问题,写下来,可视化,一切尽在掌握。
大岛祥誉认为,只托着脑袋想个不停,只会越来越乱,首先得把问题给分解了(分解的方法主要是麦肯锡的逻辑树和MECE原则,本文不展开),并写下来。
大岛祥誉高度重视写,不写下来就容易遗漏,不写下来就无法深入,不写下来就会痛失稍纵即逝的灵感。
大岛祥誉提到了可视化的概念,此可视化非目前律师行业非常时髦的以图或表形式呈现事实的可视化,而是把脑中的东西倒出来,倒到纸面上。写下来了,全部呈现在你面前,一切尽在掌握。
很赞同大岛祥誉的观点。去年看了几本关于大脑的著作,知道了大脑长于思考,弱于记忆,大脑不擅长多线程工作,思考的结果立即固定在纸面上,不用再记住它,清空大脑,继续高效思考。
这两年我看了二、三十本关于思考技术和思维整理的书,就工作方法而言,大岛祥誉的书对我最有启发,有茅塞顿开之感,直接借鉴到自己的民商事诉讼业务中了,自我感觉效果良好。
赤羽雄二:想到什么,马上写下来。
看到大岛祥誉强调不要只是一味思考,更重要的是把思考过程写下来的时候,很自然的,我就想到赤羽雄二在《零秒思考》一书中强调的想到什么就毫不犹豫立即写下来的观点,两大高手的观点相通啊。
欧内斯特·蒂姆尼特:发散思维、马上写,捕捉乍现的灵光。
到了2018年年底,看到一本好书——文森特·赖安·拉吉罗的《思考的艺术》,里面说到,如何解决思维混乱问题?欧内斯特·蒂姆尼特(Ernest Timnet)认为,聚焦某个问题,来个头脑风暴,写下你的想法、灵感,甚至只是一些关键词,先不要考虑好不好、对不对,以免打断思路,最重要的是捕捉乍现的灵光。
看到《思考的艺术》这段话,我忍不住击节叫好。
这本《思考的艺术》译自英文版第10版,而第1版于1984年就出版了,是将创造性、批判性思考作为解决问题和争议唯一策略的最早读本之一。敢情大岛祥誉和赤羽雄二的观点都是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的著作借鉴的?
原来大师早就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只怪自己读书太少。
别光想,更要写来下。看起来很简单的做法,效果却非常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