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
从宋明理学理解《中庸》

从宋明理学理解《中庸》

作者: 屡空 | 来源:发表于2018-01-01 21:07 被阅读216次

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对新儒家理学的英文翻译为(The school of Platonic Ideas),即柏拉图式理念。两者有多少异同我也很难说清。就如学习《中庸》,学习宋明理学,总有很多不明白之处。但中庸有言:“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在困难中和错误中摸索,“不贰过”,不能生而知之,可以学而知之。培养自己的道德直觉和智慧。听完陈老师的课后更加坚定了。

世人对中庸的误解很深,望文生义,以为就是庸碌无为,胆小怕事, 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所以很多人不会修中庸之道。一部分人认为毫无必要,一部分人毫不知情,还有呲之以鼻,以为糟粕。这个情况《中庸》也是有描述的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我知之矣,贤者 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 愚者不及是容易理解的,贤者过之就比较难了。既然是贤者,怎么会有过呢?大家都在饮食,但能品出好坏优劣的不多。这句话大众点评肯定认同,因为他把餐厅的评价分为环境,价格,口味,服务等因素,但是是否有很多人因为服务不好而把口味打低分呢?贤者是否可以类比美食家,也许天赋异禀,可以品出好坏,但是可能钟情于满足口腹之欲,或沉溺于自己的天赋优越感中不能自拔,以至于无法传播普及自己的美食之道,对其他大众就毫无用处了。

另一个阻碍是,《中庸》之道总有虚幻之感,好像很容易修,又有无从修起之感。对此情况也有描述“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君子之道既广大又精微,平常夫妻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但精微高明的地方即使圣人在世,也有不知道的。我理解这句话《中庸》之道是方法论,不是知识论。在日用中就可以修行,但更加包含了天地万物的运行之理,所以又“隐而莫之见”。王船山在解读这句话时写道:“君子修之以位天地,故天地亦有不能如君子所位之时。” 君子之道,与后文的圣人之道互文,是一个修行的阶梯,也在说方法论的问题,不能拘泥在圣人的一言一行中,而要根据自己的秉性情况。

热门的外国连续剧《黑镜》第四季第一集讲述一名高科技天才,在现实中被欺负,便通过自己的天才能力,在虚拟世界中复制了这些欺负他的人,便在虚拟世界报复他们,再勉强让自己在现实中面对这些人。这让我想到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已发,未发是理学家们长期争论的焦点,也是上文说的精微处。我同样也在细细玩味中。就这个故事而言,男主是天才, 不是愚者,也不是平常百姓,所以不是不知。犹如过之的贤人,“喜怒哀乐”是有了,未发没有,发也不中。 君子在男主之位应该如何呢?  朱熹等理学家,在现实中也会遇到很多挫折,欺辱。即使他们在精微处有很多不同, 但面对相同的困境,  都不会做出那样极端事件。

希望更深入地学习。

相关文章

  • 从宋明理学理解《中庸》

    冯友兰先生在其《中国哲学简史》中,对新儒家理学的英文翻译为(The school of Platonic Idea...

  • 以真诚心待世界

    宋明理学家程颢。说过“诚,天之道,敬,人事之本。”。《中庸》有“诚,天地之始终,不诚无物。” 心诚则灵,日本哲学家...

  • 中,庸。

    四书中《中庸》最难懂,把中庸理解成不偏不倚就太浅陋了 中庸二字历来被人们错误地理解,大部分的人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

  • 医生分享中庸 人十能之几百之

    四书中《中庸》最难懂,把中庸理解成不偏不倚就太浅陋了 中庸二字历来被人们错误地理解,大部分的人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不倚...

  • (6)自我修炼也讲虚实结合,曾国藩修身堪称典范

    《中庸》里面讲“极高明而道中庸”,很多人理解这句话都把重心放在“中庸”上面,其实没有理解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极高...

  • “中庸”的理解

    最粗浅的理解:做事不能极端,“过犹不及”同样有害。 从王阳明的事迹中,我理解到,中庸是针对当下情形最“恰当”的做法...

  • 中庸之道(2)

    何谓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中庸为人生之大道,是与事业、生活乃至健康息息相关的根本道理。 要理解中庸之道,先...

  • “中庸之道”的智慧

    “中庸之道”的智慧 作者:三平(齐帆齐商学院成员) 学习《论语》和《中庸》,被孔子的“中庸之道”深深吸引,深刻理解...

  • 论宋明理学

    论宋明理学 关于宋明理学,璞真山人特别赞成一个网友馮霩的观点,并作了评述。 1,为何说宋明理学,不加元清呢?因为胡...

  • 《中庸》读悟02:关于“中”的问题

    关于“中”的问题 说实在的,“中”是《中庸》里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对它的理解与诠释决定了如何理解《中庸》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宋明理学理解《中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nut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