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德树人,是中国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考务必要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进行人才选拔。这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点。已是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高考依然有着强大的教育指挥棒的功效,每一个试题的背后,都能够强力地牵动整个基础教育工作中具体教学,大量的日常课堂教学与日常训练,都将在这一指挥棒下进行运作。而学校的一切管理,也都将以此为根本出发点开展每一天的工作规划。
依据中国当下的民心国情,今后的中小学基础教育,几乎必然地成为“立德树人下的应试教育”。立德树人是根本,通过应试来体现!而应试也将不再简单地一次性考试一套考卷,而会开展多次考试,做为人才选拔依据,并更加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很有限的选择),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导向,但“应试”仍然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今后中小学校教育一定会在这一“新型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纷纷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小学会出现大量古诗文经典诵读教育,在学校教育管理中,一切以法治观念、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导向,进行习惯养成教育、情商发展教育——全民性精英教育(于是从没实现真正的精英教育)
这对大量的公办中小学的教育素质与学校管理,将会必然地形成冲击。
当地教委将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大力推动全国各地普通民办中小学校开展教育改革,把国家的教育意志进行强力推行。
但教育的业务素养与学校的管理水平,多数只能用来做表面文章,难以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而真正有教育情怀的学校领导者,会以此为契机,进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大革新,大调整。
但这个时代又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无论国家多么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对科学的重视、对现代化网络科技的运用,都将是时代必然的教育目标与教育手段。
国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一是以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性要求,二是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为基础的人文素养要求,三是以专业知识尤其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知识能力要求。前二者可以合并为文,后者为理,文理并进,选拔有良好文科素养的优秀理科人才,这是今后国家的需要、大学的需要,也是国际人才的需要。
而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必须地从幼小阶段抓起,经过种种兴趣、特长、职业教育发展的学习与分流,最终这样的人才才有可能通过高考这一关,成为更加优秀而卓越的人才。
因此说,今后的中国教育,必然地是“立德树人下的应试教育”,“立德树人”将更以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量诵读学习为根基,“应试教育”进行多方位调整与改革,以平衡素质教育,减少社会对当今教育的诟病。

下面且看高考权威人士对2017年高考试卷的分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被誉为“高考终极命题人”。其理念、思想,对高考命题方向和趋势,有重要的指导和判断作用。
今年的高考试题命制有哪些亮点和特色?如何多渠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全方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考是如何承载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的?《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
从这篇专访中,我们可以看到考试中心对今年的哪些高考试题评价颇高。这些评价就是导向,说明这样的命题思路是符合为国选人育人要求的,是会坚持下去的。这对2018年乃至今后的高考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017年高考试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文化味道浓厚。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姜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7年高考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覆盖各个学科。具体来说,试题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
姜钢:2017年高考试题精心萃取思想精华,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展现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体悟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语文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
全国卷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
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也表达出对他们“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
数学科试题加强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渗透,强调中国古代数学文化的传统特色。
全国Ⅱ卷第3题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引入,阐明试题的数学史背景,激发考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全国Ⅰ卷第2题以我国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为原型,设计几何概型以及几何概率计算问题,可以使考生了解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7年高考是如何利用考试这一特殊方式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考试育人效果的?
姜钢:2017年高考命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架起试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渗透学科思想方法,学生有兴趣、感受深、易接受,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契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整体提升了考试的育人效果。
语文注重“以文载道”,如文言文试题引导学生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测试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引导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等良好品质;山东卷谢贞聪敏好学、孝敬父母、忠诚正直;江苏卷汪中专心学术、正直友善、笃于亲情;上海卷李大亮宽厚仁爱、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天津卷王充恭顺仁爱、好学深思、廉洁清高。
历史学科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古今对照,指引学生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文综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17世纪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要求考生概括荷兰侵占中国领土的事实和台湾的收复在促进国家统一方面的意义。通过作答,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和文化认同,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
地理试题立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文综全国Ⅲ卷1—3题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剪纸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2017年高考试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产生哪些影响?
姜钢:2017年高考“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命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与学习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相结合,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培养文化探究和创新意识,培育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高考为国选人育人的重大使命。
全国II卷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突出了语文学科育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该作文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等六句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并列齐观,包含自强奋发、家国之爱、豁达自信、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社会与家国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试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二三名句,引导考生在亲身使用中感受名句的魅力和活力,体悟转化发展传统的可能性。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如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英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国I卷写作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给外国朋友写封邮件告知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全国II卷写作要求考生给外教写封邮件邀请他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外语、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也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

2017高考蕴含各科重要命题导向
语文:着眼阅读素养,突出考查传统文化
数学:考查理性思维、实际问题应用能力
英语:强调传统文化,考察语言应用
文综:考察学科思维,强调实践导向
今年地理试题的一个特点是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象化。
全国Ⅲ卷1—3题、北京卷3—5题、天津卷6—7题,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
今年的思政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学科特色,引导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其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今年的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例如全国Ⅲ卷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
全国Ⅰ卷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理综:激发实践探究,强调“学以致用”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卷中,运用的实际情境主要有新材料制备、废物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技术、有机新物质和新药物合成、无机化工生产以及新技术能源等。
这些试题均要求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生物试题与即将实施的修订后的新课标接轨。尤其重视理性思维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老师今后在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而不是靠背书与题海战术来进行高三的复习。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查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的设计密切联系大纲修订的初衷,通过科学设计试卷蓝图,多角度考查修订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和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完善认知结构,为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学习打好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