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儒家内圣外王的真正逻辑

儒家内圣外王的真正逻辑

作者: 程冠杰ABC | 来源:发表于2017-10-29 08:52 被阅读0次

儒家的思想全部集中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很多人容易按照字的顺序理解为,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前提,要先格物致知才能诚意正心,而诚意正心又是修身齐家的前提,修身齐家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有句话叫做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家不治何以治天下。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前面的。心是本体,意是心感应外物而动的反应,就像照镜子一样,心就是那个我们,镜子就是那个物(事情),透过视觉(高管)看到镜子里面的“我”就会产生我们的意动。所以王阳明主张“事上炼”,就是人的修行不能去空想,而是要通过在事的这面镜子上不断看到镜子里面的那个“我”,也就是意动。把原本被镜子搞坏了的心给找到,这就是格物致知。

当格物致知之后,找到了心的本体,也就是真实的“我”,那么心的感应也就是“意”便是诚的。意诚了,心也就正了。这就好比事物是风,意是湖面,心是湖底。

透过事物,看见那个心,就像映入湖底的蓝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一件一件的事,要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必须从这一件一件的事从发,才能实现。格物不是逃离逃避事物,而是在心触碰到事物的过程中,始终看见良知这个本体,从而使良知不被气拘物蔽,那么这个心的一切反应就是善的反应,那么就有忠、孝、仁、义、礼、智、信。也就是说,忠、孝、仁、义、礼、智、信,本原都是良知的体现,那为什叫法不一样呢,因为他们是根据“事物”的对象、情景、用途不同而进行的用词上的分别。就像一颗树上开了很多花,花的形状可能不同,有大的有小的,有颜色亮的有颜色暗的,那是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

相关文章

  • 儒家内圣外王的真正逻辑

    儒家的思想全部集中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是很多人容易按照字的顺序理解为,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

  • 《了凡四训》:如何理解内圣外王?

    了凡先生在书中反复提到“内圣外王”。古往今来,“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

  • 2015-01-10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追求 “内圣外王”是儒家关于人格理想与实现王道政治的核心思想,“内圣”主要指的是“圣贤人格”...

  • 内圣外王

    儒家追求内圣外王 美好的理想 也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追求 这就是君子之风

  • 【石慧说礼】曾国藩处世名言:柔弱胜刚强

    曾国藩是中国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标志性人物,被认为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儒家最高标准,是儒家的最后一个“圣人”。曾有一...

  • Opinions

    哲学是系统地反思。 中国哲学的基础精神是儒家伦理而非宗教。 儒家伦理追求内圣外王,向内追求心灵的高洁,向外像一个君...

  • 儒家的逻辑

    我觉得儒家思想的发展是有自己内在的逻辑的。孔子提出仁,到了孟子把仁提炼成仁政,更关注统治者对国家的治理...

  • 国学与科学

    ​在传统文化里,凡经世之学,必定是儒家,而儒家的理想便是《大学》里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者叫“内圣外王”,儒...

  • 领导力与情绪管理

    领导基础:⾃我管理、内圣外王 伟⼤不是领导别人,⽽是管理⾃己! 儒家修行八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

  • 儒道“内圣外王”的差异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二者的价值观有相通之处,都主张“内圣外王”。但在旨趣上有所不同。 儒家的“内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内圣外王的真正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oge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