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科是普通的二本院校,大三上学期就开始着手准备考研
很长一段时间是在纠结考哪个学校,详细查阅了研招网的信息;在知乎上看大神的帖子;厚着脸皮加QQ群,向学长学姐请教。
终于定了院校,大三上学期也已经匆匆结束了,转眼寒假开始了。
寒假又照例塞了一箱子书拖回家,还制定了很详细的计划。
由于家里的一些原因,整个寒假都在饭店兼职,再加上假期的懒惰,一连串的计划里只有英语单词潦草的完成了。
转眼开学了,周围的同学都将考研提上了日程,自己也就稍微抓紧了一些。
学校有跑早操的惯例,早上六点多就起床洗漱了,看大神的帖子,说要保持锻炼,这样复习的时候不会因生病而耽误进程,于是就把跑步也纳进了自己的计划中。晨跑,晚跑,一天两次。也缓解了复习时的焦虑。
整个大三上学期,是备考的前期。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从众心理吧,看着室友,同学积极备考的状态,受到了同辈压力,自己也不甘拉下,倒也将计划完整的进行了。每天除了上课就在自习室复习,六点、九点按时跑步,还能忙里偷闲看个电视剧。
室友小A本身就是非常自律的人,他报了我们专业国内顶尖的一个大学,每天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说过:“今年是他最有机会考上研究生的一年,今年考不上,以后可能也就没戏了。”他把他的希望都押在了今年,除了一个目标,他还有一个坚定去实现的意志。
他不需要别人的表现来刺激自己,他自己就是那个别人。
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有一个目标,并不能很好地去要求自己。寒假两个月的时光,我有目标和计划,但还是没有做到,因为周围没有和我相仿的人,我找不到对比,觉得我在那个环境中已经算是优秀的。
外界的刺激是保持自律的一个好方法,但是要找到对的环境,对的人。

2
从暑假到考试结束,小A连出学校的次数一只手都可以数的过来,每天五点四十起床,晚上将近十一点回宿舍,中午在教室趴着午睡。
他说:“每天除了复习还是复习,一直觉得自己复习的不全面,时间不够,那还有时间去想这想那。”教室里的人来来走走,他却一直在自己的位子上。
自律到就连最喜欢的篮球都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刷刷NBA的资讯,路过篮球场的时候停下来看几眼。因为篮球不是当前的重点,以后打篮球的日子多得是,我不想在最需要努力复习的日子里做其他的事情。他的目标明确。
自律从来都不是说是与生俱来的,宿舍躺尸、追剧、外卖的日子谁不想拥有,谁想过那种连觉都睡不醒的、每天复习到绝望的日子。
当你有了目标,并且有实现这个目标的渴望,自律自然就会到来。不是你更新几句说说,发几条励志自己的朋友圈就可以的,他需要的是你内心的渴望,是你真正想的自己想要去做的时候。
备考阶段见过太多中途放弃的人。早上睡到九、十点才慢悠悠的去自习室复习;拿着手机说是查资料、看学习视频,结果聊天、抖音刷个不停;到饭点了结伴着去吃饭,和同学们讨论自己的进度,吐槽那个老师上课的风格。一天下来,还觉得自己复习的好累,殊不知,你以为的每天复习就像是场作秀,只是满足了你自己的内心,在别人眼里却是一场荒唐。
外界的诱惑很大,自律是你提升自己的前提,也并不是说要你放弃一切,至少要每天有所收获和进步。装装样子谁都会,结果可不会说谎。

3
考研结束了,突然一下子没了目标,考前想的考完一定要在宿舍睡他个天昏地暗,结果第二天,养成的生物钟,又早早的起来,望着天花板,不知道今天该做什么。
奋斗了这么久的目标没了,进入了空档期,完全没有之前复习时想的心情。
赶紧把目标转移到别的事物上,小A在考完试的那几天打了几场痛快的篮球,我拾起了好久没练的吉他和文字。虽然没了复习备考时的拼命,倒也过得愉快。
小A报了一个英语词典学习班,想把英语一直学下去。他一直很自律,不管在什么事情上。
其实,自律也并不说你一定要把自己安排的多么满,一点空余的时间也不给自己留。对待不同的目标,要改变不同的做法,学会对自己严格要求,总不会是害了你。
倘若你总有自己的目标,却不能达到自律的要求,转过头看看身边的人,去靠拢那些优秀的同龄人,去比较,去发现自己的差距,去让自己受到同辈压力。一点点的向他们走近,去学习改变自己,要求自己。
但是自律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