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 知道了草生五色,草生五味,人们对色味的感知是分别与五脏相通的。今天继续往下读:
帝曰:脏象①何如?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②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与秋气。肾者,主蛰③,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④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脏象: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于外的表象。脏,泛指体内的脏器。象,指内脏活动显现于外的各种生理和病理表象。
魄:人体的精神活动之一,表现为感觉和动作。
蛰:虫类伏藏于土中。这里有闭藏的意思。
罢(Pi)极:即四极,四肢。罢,疲劳,衰弱,这里指四肢过劳则疲软无力。
黄帝问:脏象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道: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为阳中的太阳,与夏气相通。肺,是气的根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豪毛,其充养的组织在皮肤,是阳中的太阴,与秋气相通。肾主蛰伏,是封藏经气的根本,为精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头发,其充养的组织在骨,为阴中之少阴,与冬气相通。肝,是罢极之本,为魄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充养的组织在筋,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为阳中之少阳,与春气相通。脾,是仓廪之本,为营气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实肌肉,属于三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称为器,它们能吸收水谷精微,化生为糟粕,管理饮食五味的转化、吸收和排泄。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
故人迎一盛①,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己上为格阳②。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己上才关阴③,人迎与寸口仅盛四倍以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汲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一盛:盛,指脉大,一盛是大一倍,二盛是大两倍。
己:通“以”。格阳:气血盛溢于三阳,与三阴格拒而不相交通。
关阴:气血盛溢于三阴,与三阳隔绝,不相交通。
关格:阴阳之脉俱盛,阴关于内,阳格于外。
赢:音义同“盈”,有余,亢盛之意。
如果人迎脉比平时大一倍,表明病在少阳;大两倍表明病在太阳,大三倍,表明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阳气太过,而无法与阴气相通,称为格阳。寸口脉比平时大一倍,表明病在厥阴;大两倍表明病在少阴,大三倍表明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阴气太过,而无法与阳气相通,称为关阴。如果人迎脉与寸口脉都比平时大四倍以上,表明是阴阳二气都极盛,不能相通是为关格。关格之脉太过盈盛,标志着阴阳之气都极为亢盛,不能够达到天地阴阳经气平调的状态,这样很快就会死去。

今天的第一段,我明白了,我因为心脏有毛病,心动过缓,表现在面部,所以从我的气色上就看出来,灰暗无光泽。我手和脚上的灰指甲花了好多钱,用了各种方法就是无法治愈,原来是我的肝抗议了,如果治好了肝,说不定灰指甲就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