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阅读分类比作饮食分类,分为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果阅读,甜食阅读。
饮食要讲究营养均衡,阅读同样如此。
主食在饮食中是最基础的解决饥饱问题,同样在阅读中,主食阅读就是解决我们当下的现实问题,是生存之道,所以在不同的时期主食阅读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应属于致用类图书。美食就好像高蛋白,补充营养,美食阅读就是一些经典的书籍,可能没有那么多干货,但是能丰富思想,让我们挖掘问题背后的本质。蔬菜水果是帮助我们消化的,就是阅读中用到的词典,工具书一类的。甜食是作为我们饭后的茶点,偶尔来一点,在阅读中,甜食阅读就是供我们娱乐消遣的阅读。
现在我们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成年人很容易沉寂在各种短视频,追剧,刷微博中,荒废掉了大把的时间,忘了丰富自己的头脑导致营养不良。而我们的中学生过着填鸭式的生活模式,没机会学习如何觅食(主题阅读),没机会学习怎么咀嚼和享受饮食(美食和蔬果阅读),更没机会养成均衡的饮食习惯,味觉被破坏了,很难找到自己喜欢的菜(兴趣)。
所以不管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不应该偏食,各种阅读都要读点,才会营养均衡。

阅读的两个工具:
一是时间。将阅读分为碎片阅读和整块阅读,碎片阅读是在碎片的时间里收集跟主食、美食、蔬菜相关的素材或者阅读一些篇幅不长的文章;整块阅读就是整块的时间用来阅读一本完整的书、几本相关主题的书,或是交叉使用书与网络阅读某个主题。这个就像《洋葱阅读法》中的碎片阅读和主题阅读。
二是存储。我们的大脑是一个有限容量的存储体,知识不可能都记在大脑里,就像叔本华说的,“如果读书要求读书人记住他所读过的一切东西,就像要求一个人把他吃过的东西都储存在体内是一样的荒谬。”马上要用的记大脑,暂时不用的存电脑,也就是我们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图书馆,可以随时检索自己需要的知识。
阅读方法
我们常常是拿到一本书,不管是什么书,都要逐字逐句的读完才觉得是看过了,事实上阅读是要讲究方法,不同的书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文中总结四大法“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熟读精思、八面受敌”,四个方法交叉运用。
如何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买回家?
先是随意翻阅一下,这就是“不求甚解”。然后,从书的封面、封底、作者介绍、前言、目录这几个部分对这本书“观其大略”。再来,挑一个和全书精神最呼应,也是目录或前言里作者最看重的段落,仔细地“熟读精思”个三五分钟。这三个步骤下来,应该足以让你判断让这本书就此留在平台上,还是你需要把它带回家了。
检验一本书是否读懂,问自己几个问题。
1.你体悟到什么启发;
2.从这些启发,你接下来要去追查的是什么;
3.讲得出来什么地方看不明白;
4.讲得出来不同意作者哪些地方,并可以指出他讲得不足的有什么地方。
阅读应该从哪开始?
书中阅读分为七道阶梯,层层递进,我们可以从最底层让自己变好开始走起,在知识的密林里开出一条道,赢得阅读的第一桶金,然后逐步开支散叶,跨越阅读的七道阶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