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典礼中提到一学友,说他爱罗胖,胜过爱老婆,因为是罗胖陪他走过人生最低谷、最难熬的时候。我也可以说,是罗胖和得到让我成了一个高自尊、自信、乐观、积极的人,让我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人生,为社会交付价值、价值感是我今后人生的核心标准。

2点感悟,
1、得到大学要找的人,是愿意分享、且对行业有精准而独特的理解、对学习有独特而管用的方法、对人生有真实体感后还能保持好奇心的、能够有东西分享的人,能够自燃、也能点燃他人的人,对万事万物有敬畏心、正心诚意的人。
2、对我们学员来讲,有5个方面维度的思考:①你来得到和得到大学干什么,想在得到学到什么,想解决什么问题?②你做成过什么事,能分享什么,你的行业在社会中的生态位、你在行业中的生态位、你在组织中的生态位是什么?③你来到得到大学,愿意为团队做什么,你在团队中是什么角色?④你能承诺什么,愿不愿意为了承诺,欺负自己?⑤学习后,可能会有的变化是什么,对自己的行业、自己所做的事,会有怎样不一样的视角和思维模型,怎样获取外部力量帮助自己的行业。如果没达到预期,为什么?
每一场的知识演讲都就感染力,重点是干货满满,全程无废话。
其中有一个点真的在此戳到我了,那就是记笔记。过去的两年里,我快要养成了每天读书的意识和习惯,但是自身的写作进程却时断时续。
不过在今天听完的演讲中,笔记侠的故事还真的有刺激到我,今天总算是让我再一次的重新审视了一下简书在我的人生发展历程中所承接的重要的工具的作用了。既然如此,那就从今天开始好好利用一下简书,好好的用这个简单的工具为自己赋能吧。我现在有点开始期待有了输出之后的我的样子了,而不是单纯的一味输入的我。
走出“舒适区”,感受到真实的痛苦,是拓展“能力圈”的第一步,回忆自己曾经的心路历程,是一段从后悔到惶恐,直至释怀的体验。决定结束一个“角色”从而摆脱一种熟悉的环境时,有些后悔,埋怨自己当初为什么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心里甚至涌上一种希望尽快结束这一切的渴望;在结束的最初,突然觉得并没有那么轻松,甚至隐隐产生不适和惶恐,因为对未来没有把握,害怕“重蹈覆辙”;当适应了新的角色以后,发现很多事想通了、适应了,其实海阔天空,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蔡康永在《康永,给残酷社会的善意短信》里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有时候人生选择一条更困难的路,才能收获更多的风景,认知升级也是这样的,升级的过程就是持续的不适感和痛感发生的过程,你拒绝了不适感和痛感,也就拒绝了升级。
面对那些引起不适的情境,我们可以忍受,一叶障目的看到既有处理方式的优势,蜗居不动;我们也可以选择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或许这创新的一步,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脱离母体是有痛感的,这是我们为认知升级付出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