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秋导读:以扮演傻根成名的王宝强竟然被纪经人戴了绿帽子,有人拿出王宝强儿子的照片,认为血缘可疑。网上一片为王宝强叫冤之声,其实历史上这种事情多了去了。
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就发现他颇有雄心壮志,对他极不放心。
有一天,曹操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十分不快。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槽”谐音“曹”,“三马同槽”不正意味着“三马”吃掉曹氏吗?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超一家,便杀了马超的父亲。后来想想不对,司马懿父子也是三马,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后来十分信任司马懿,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
其实,在曹操对自己“三马同食一槽”的梦猜疑不定的时候,司马懿已经心知肚明:这是他父子三人将要取曹魏而代之的征兆。因此他更加“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的谨慎小心,以消除曹操对他的猜忌。
第一次的三马是马腾,马超,马岱。第二次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民谚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不但相继专嬗曹魏朝政,而且最终还灭掉了曹魏,建立了西晋。

之后,民间出现了一本关于朝代更替预言的谶书《玄石图》,熟知天文地理又谋虑深远的司马懿,对玄石图中“牛继马后”的谶语,颇有疑忌。既然司马取代曹魏已有征兆,那“牛继马后”岂非是牛氏要取代司马的预言,司马懿对此深感不安。
在当时的将领之中,唯一姓牛的人就是大将牛金。牛金曾屡次随司马懿出征,多有战功,虽然眼前还看不出任何征兆,但未来会不会篡位却很难说。
为防患于未然,司马懿决定除掉牛金,他设计在请牛金喝酒时将其毒死。——《晋书》载: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即司马懿)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
牛金被毒死后,司马懿自以为后患已除,却想不到几经周折,到西晋立国之后,琅邪恭王司马觐的妃子夏侯氏与府中牛姓小吏通奸,而这名小吏正是牛金子孙。所以后来生的司马睿名义上是司马觐的儿子、司马懿的曾孙,实际上却是大将牛金的后裔。因此,当司马睿在建邺重建晋室政权成为晋元帝时,“牛继马后”的谶语也就成了现实。
司马懿忙了半天,最终还是未逃出“牛继马后”的劫数,好像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妥当。或许正是因为他的城府太深、谋虑太远,反倒促成了“牛继马后”的结局。
对于司马与曹氏父子的作为,不仅史书对其有所讥诮,就连五胡之一的后赵皇帝石勒也不屑与之为伍。石勒拿自己与古代帝王比论长短时说:“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终不能如曹孟德、司马仲达父子,欺人孤儿寡妇,狐媚以取天下也。”
司马父子处心积虑建立的西晋王朝勉强维持了五十一年便夭折。而这五十一年中只有在吞并东吴以后,维持了十年的表面稳定,剩余的岁月便在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的动荡中,苟延残喘直到灭亡。而反观牛氏子孙建立的东晋,虽只有半壁江山,却因淝水之战的胜利,好歹也维持了一百零四年之久。
《伎者歌》曰:百尺竿头望九州,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人在后头。
虽然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一边在收着前人的田地,一边感叹着前人白忙一场,但历史却总是在后人哀之而不鉴之的规律中无限循环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