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想法散文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作者: 我是云舒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4-06 13:53 被阅读17次

最近,网上一个人声名响了,响声远远超过了“3-21响水爆炸事故”。许多人不关心“3-21响水爆炸事故”,但却不远千里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他的身边。这个人就是流浪汉沈巍,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学养,和邋里邋遢的外表捡破烂的身份形成巨大的反差,给他披上了一层传奇的色彩。先有一些关于他传奇的传闻,如他是复旦大学高材生,妻女在一场车祸中死亡,接着这些传闻被一一击破。中国人富有丰富的想象力,总喜欢给一些经历比较坎坷的人加上些悲情,否则就太没味道了经不住咀嚼。许多人看着他笑,我却看着他痛。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1. 家庭的过分干预

他的家人不会像围观的人那么轻松,至少心里曾经剧烈地痛过。沈巍出生于1967年,打小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和国学经典,喜欢画画、书法、戏曲和交响乐。而他的父亲却要他学他不感兴趣的审计专业。估计是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的影响。沈巍小时候应该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按他父亲设计的模式成长,如愿地进了大学,读的是审计专业,大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一家审计局工作。

一切都看似很完美,然而这只是父亲眼中的完美。因为父亲不让他读“杂书”“闲书”,他就偷偷地捡破烂买书,偷偷地看。捡破烂于他开始是一种经济需要,后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这点也遭到他家人的厌弃,甚至把他当神经病人关起来。终因对审计这个工作的不喜欢,他逃离了,彻底背离了他的父亲的意志。沈巍选择了离家出走,捡垃圾为生。他或许在用这种方式来抗议父亲从小对自己的控制。据我观察,小时候很听话的孩子一旦叛离,那是很严重的事,惊天动地,就像一座火山爆发,烧毁了家人,也烧毁了自己。

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的未来;或者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年少时没有实现的梦想。这是很多家长容易犯的错误。对孩子过于苛刻,让孩子没有自由,没有人生的乐趣,这和溺爱一样,都是走极端,物极必反。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药家鑫驾车撞人杀人案惊动全国,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个被惯坏了官二代或者富二代,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所以对他没什么好感。前不久看到一篇文章我才知道,他的父亲是个军人,对他管教非常严格,可以说是到了严苛的地步。无论他取得什么进步,都从来不表扬他。还强迫他学他不喜欢的音乐专业。药家鑫开车撞了人本来不是个严重的事,但他怕回去被父亲责骂,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对方杀了,他以为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

药家鑫临刑前想捐出身体的一部分器官,这个孩子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救赎自己罪恶的灵魂。然而他这个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想为自己做主的请求也被父亲的一声断喝挡回去了:“不要捐献任何器官!不要连累别人!把你的罪恶全带走,不要再遗害人间!”药家鑫垂着头说:“好,听你的。”一声“听你的”那么微弱,又那么字字千钧,砸在我的心上。药家鑫的父亲真的认为那全都是孩子的罪恶吗?

沈巍的父亲后来醒悟了,临终前他让沈巍的弟弟找到沈巍,和他见最后一面。病床前的沈父狠狠地抽自己的耳光,说是自己误了他。如果当初他不强迫沈巍学他不喜欢的审计学,如果他支持沈巍读他挚爱的书籍,沈巍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大学讲师乃至教授,或者音乐家、画家……在他挚爱的事业中发光发热。然而,生活没有如果,有过的人生不能推倒了重新洗牌从头再来。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2. 个人的执念太深

其实沈巍是有重新洗牌机会的,他不喜欢审计这个工作,完全可以跳槽换个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初涉社会,干一份工作到底的少,他没必要走向极端,在捡垃圾的道上一走到底。我不是说捡垃圾工作可耻,而是觉得他干这份工作可惜,对不起他多年来所读的书,他的人生舞台不应该在垃圾场。一个人工作不仅为生活,还为生存,为家人,为着一份责任。

他把自己的境遇归结于家庭因素父亲的责任,其实他自己难道没有责任么?一个人不能学会如何和社会相处,纵有满腹诗书又有何用?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只能逃离到书籍的世界,从书中寻找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这才是真正悲剧所在。

社会上曾经一度盛传北大研究生清华硕士生卖猪肉卖外卖当保安……电视剧《西京故事》里那个西北交大大学生,放弃读博机会,自愿到农村当村官,把自己在大学所学的生物知识,运用到建造生态农庄发展乡村旅游业上,带领乡亲一同致富,这是可歌可颂的。倘若高知识分子到下层做工作,只是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不求发展,那真没什么好赞美的。诚然,卖猪肉卖外卖,可能比他搞科研赚的钱还多。此所谓造原子弹的还不如卖茶叶蛋的。但人生的价值或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真不是以他赚多少钱来计算的。我们可尊重他的选择,但没有必要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当正面例子来鼓吹。

学校辛辛苦苦培养了十几年的不是技术人才,而是卖猪肉送外卖捡垃圾,这是不是教育的失败?当然,我不是瞧不起这些低层的工作,而是这些工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或者说不需要什么高端技术,和他们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知识八杆子都打不着。如此,寒窗十载,那么多年的书是不是都白读了?那么多年的光阴是不是都浪费了?辜负了国家和人民对他们的殷切期望,让国家辛辛苦苦培养他们多年的钱财打水漂。卖猪肉送外卖捡垃圾这些工作历来不乏有人干,国家需要低层服务行业人员,国家更需要高端技术人才。

浙大一名博士跳江自杀,引起全国轰动。象牙塔里屡出自杀事件,理由叫人唏嘘:有的不堪导师躯使,有的毕业论文没有通过,有的恋爱失败情感受挫……。浙大孩子留下遗书:“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这些孩子无法面对现实世界,便选择了逃离,死亡是一种方式,流浪何尝不是另外一种方式?一个人若不能学会和世界相处,不能学会承受压力,便是教育的失败。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3. 社会的盲目吹捧

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观点,说他们捡垃圾卖外卖卖猪肉等等都是遵循内心,活出自己想要活的样子。如果一个人完全遵照内心而活,要么成为一个疯子,要么成为一个传奇!是无奈还是洒脱,或许沈巍自己最有发言权,他说:“我从堂堂的大学生,沦为捡垃圾的流浪汉,真是我一个人的悲哀,天下人膜拜我,神化我,就是天下人的悲哀了。”

他其实是清醒的,可是,那些发了疯似地追随他、吹捧他的人呢?却糊涂了。甚至还有姑娘嚷着要嫁给他。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真的冲着他的学识去的。论大师,“百家讲坛”很多;想听国学,现在有好多公众号。真正感兴趣的却不多。沈巍比易中天王立群还火,真是气死殿堂大师了。说“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的未免有些偏激,不能吃了一个苹果有虫就认为天下苹果都有虫。说穿了好多追随者都是伪国学爱好者,其实就是猎奇心理作怪或者想吸粉蹭流量,谋取某种利益。有些人内心光鲜外表邋遢,有些人外表光鲜却内心邋遢。那些喊着要嫁给他的姑娘,在沈巍面前或许就是一堆走动的垃圾吧。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抽丝剥茧看沈巍,其实就是两种观念的碰撞:一个捡垃圾的居然把书读得这么好,一个把书读得这么好的居然去捡垃圾。从前者看是积极的,从后面看是消极的,就像月球的两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但我认为消极意义多于积极意义。倘若沈巍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捡垃圾,人穷志不穷,坚持读书,并读出了一些名堂,那么这无疑是很励志的。但现在沈巍的原始身份是大学生,一个大学生沦落到去捡垃圾,确实有点大材小用,这无疑是一种倒退。天下人还去膜拜他,神化他,就真如沈巍本人所说“是天下人的悲哀了”。

有些人看到他邋遢的外表和不俗的谈吐,就一下把他按到古代一些猖狂的名士身上去了,如东汉弥衡、魏晋“竹林七贤”。这些猖狂的名士有的恃才傲物桀骜不驯,如弥衡见到曹操骂,见到刘表也骂,最终在不懂惜才的大老粗黄祖手里断了卿卿性命。有的因为朝廷的黑暗统治者的昏庸,才用各种特立独行的方式和社会抗争。如阮籍嗜酒佯狂,车子走到路的尽头,他放声痛哭;嵇康率性而为,大热天穿着棉袄在柳树下打铁。这两个人终得罪权贵,被权贵所害。也有用玩世不恭装疯卖傻来做保护色来保护自己,如“竹林七贤”中唯一幸存下来寿终正寝的刘伶。

这些人都生不逢时,报国无门,看似洒脱,其实内心很悲苦。而生活在现代呢,当有人说沈巍看不惯官场才遁世,我就笑了,有么?现代社会和古代不同,古代人的理想抱负都寄托在做高官上,所谓“学而优则仕”。现代是个多元化时代,即便不做官,也有很多舞台让你一展宏图。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有个叫白杨的知名主持人说得好:“一个男人所学的知识,上不能治国安邦,下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叫什么大师在流浪?这个社会什么时候真正亏欠过有才华之人?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是欣赏那些努力奋斗的人生,不负韶华!”

那些盲目吹捧的人,不要捧了吧,庸才很多,天才不多,不要把一个天才变成和我们一样的庸才!固然,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可以去尊重,但不要效尤,更不要无限抬高!话说回来,别人家的孩子这么任性胡来,你赞美有个性,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呢,肯定一跳三尺高,比沈父还急。疮长在别人的脸上是最安全的。推己及人,爱吾幼及人之幼!

还有人源源不断地从四面八方涌来骚扰沈巍,沈巍一天只能睡两个小时,他也抗议了,说人们是把他“当猴玩”,“你们不是真心追求文化,你们是真心追求利益。”其实,我无意写这篇文章,少一些关注就少一些侵扰。但沈巍等现在已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现象,一种社会问题。既然生了疮,就不怕把它弄破,让里面的脓流出来,这样,疮才会好得更快!

希望我们从沈巍等悲剧中得到警示:为父母的,不要过分干预孩子的人生,你生下孩子,但却不能替他走路;为子女的,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学会适应社会,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为看客的,不要盲目吹捧,干扰人们的价值取向,让更多的孩子迷失人生的方向。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希望,“流浪大师”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相关文章

  •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最近,网上一个人声名响了,响声远远超过了“3-21响水爆炸事故”。许多人不关心“3-21响水爆炸事故”,但却不远千...

  • 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最近,网上一个人火了,火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两会”。许多人不关心“两会”,但却不远千里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他的身边。这个...

  • 愿悲剧不再重演

    5.1小长假即将结束,好多人都趁着假日去游玩了,这本来是好事,但谁也没有想到,五月一号那天,我们老家的旅游...

  • 愿苔丝的悲剧不再重演

    很多年前看过电影《苔丝》,影片中的苔丝总是穿着白色长裙,带着天使般的微笑,即使被骗失去童贞,她的美丽中最令人难忘仍...

  • 生命已逝,愿悲剧不再重演

    昨天,杭州淳安失踪女童章子欣的遗体在宁波象山海面被找到,这个持续六天的9岁女童被租客带走失踪事件,暂时到了一个关键...

  • 悲剧不再重演

    7岁之前我也曾有个美好的家庭。我也相信你是爱我的。相信你曾经记挂过我。但是既然已经过去了,就过去吧。一定会给孩子一...

  • 望悲剧不再重演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讲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后当地决定给公交车加装安全隔离装备,我立马想到的是要是司机身体出状况或是精神出...

  • 让悲剧不再重演

    这两天微信群上疯传一个视频,一个维吾尔族的幼儿因家长强行喂药,呛进气管,送医院时已经死亡。孩子的母亲呼天喊地、用头...

  • 让悲剧不再重演

    上海立交桥上17岁孩子的从身一跃,一条年轻的生命陨落。 在愤怒的时候,我们最容易伤害的是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而在所有...

  •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

    今天在外出学习的路上,听到一个让我心痛的消息,我们隔壁小区有个十七岁的高中生跳楼了… 他们说,“现在的孩子太不经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愿"流浪大师″的悲剧不再重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sr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