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篇小说时,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的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持之以恒,不乱节奏,这对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一旦节奏得以设定,其余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然而要让惯性的轮子以一定的速度准确无误地旋转起来,对待持之以恒,何等小心翼翼也不为过。”
“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断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
“我跑得相当认真。非要举出具体的数字加以说明,便意味着每星期跑六十公里,亦即说每周跑六天,每天跑十公里。除非万不得已,一天也不间断地坚持。”
“对长跑选手而言,在跑完全程时能否感到自豪或类似自豪的东西,可能才是最重要的。”
“当你不顾一切地坚持跑完,便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悠然而成。”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坏的坚持也好过没有坚持
在坚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越来越认识到节奏的重要性。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坏的坚持也好过没有坚持“。刚听到这句话时,并没有理解它的含义,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可能?在收纳整理界信奉的是少而精,宁缺毋滥这个词语在很多方面都是最好的指导。“坏的坚持”在我看来就是应付,以应付的态度潦草完成每天坚持的任务,这不是违反了我们从小到大被要求的“决不能应付,要做就做好”的态度?难道不是“要努力坚持,认真完成每日的任务”?难道不是“宁愿不做也不要应付“?
是什么时候开始认同这句话的?
是真正开始坚持做一件事情时,写作和英语。
写作方面,加入了007写作社团,每周要求写一篇文章且强调节奏,每周,即是一种节奏,不要求更快的日更,也不是特别慢,一月4篇。刚开始觉得很容易达成,不限篇幅不限主题,每周才要求一篇,这要求看似没有什么难度。然而等真正加入,等加入两年之久后,就会发现,坚持下去不容易。因为总会遇到什么都不想写的糟糕时间段,不知道是哪个方面出了差错,就是什么都不想写。这个时间段少则一周多则一月,到了交作业时,不得不应付过去,还要承受一定的心理愧疚感。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应付过去,估计早就放弃了,也就坚持不了两年。
英语方面,报的课程是达到一定的目标后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学金。不得不说,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学习目标就是每周需要学习5天,每天需要学习20分钟。对,就是这么“简单”,报名时觉得很容易达到呀,报名后这才学习了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已经打脸。不容易,尤其是当天加班回到家里,还要撑起瞌睡的眼皮,勉强集中精力,将时间应付过去。应付的时候已经没有很强的愧疚感了,因为一旦失去奖学金资格,失去激励物,我很大可能会放弃,比起放弃,应付地坚持已经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持之以恒,不乱节奏
确定了要坚持的一开始就要定下坚持的节奏,每天、每两天(可以以单数日期或双数日期为坚持实践日)、每周、每月等等,也可制定一个日期数字,这个日期或这个日期的倍数就设定成坚持实践日(写作社团007就是逢7/14/21/28就是交文章日),不推荐每两周,因为不容易提醒自己,不如其他节奏好记。
定好了节奏,剩下的就是咬牙坚持,保持节奏不乱。如果遇到感觉都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应付过去,一定要保持节奏。一旦节奏乱了,就很容易放弃,节奏在,哪怕不是那么完美,也有了继续坚持下去的动力。
受《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的影响,还有天气逐渐回暖的情况,接下来给自己增加一个运动的节奏:不下雨,没有加班到很晚,下班时以行走、跑步、骑行等方式回家。我当然不会要求自己必须跑步回家,因为现阶段的自己绝对做不到,增加行走、骑行这两种运动方式,有了“应付”的空间,条件“没有加班到很晚”,这是故意没有明确的时间的,具体什么才算是很晚,这个完全由当时的自己决定,“应付”的空间进一步扩大。
坚持到什么时候呢?写作会一直持续下去,英语等年底课程结束后休息一阵子再开始新的课程,跑步等下一个冬天天冷的时候会考虑结束。今年一整年的节奏就已经安排好了,愿能够保持着这种节奏坚持到年底,收获满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