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如果过分注重这些细节,就会占用太多宝贵的时间。冷静思考这个问题,将时间和精力花在原本目标没有关系的事务上,绝对是个错误。
很多情况下,是因为太热衷于查询资料,反而忘记了原来的目的。
其实做的事情根本就跟真正的工作内容无关,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让大家误以为这就是“勤奋工作”。--这不是就麻木的踏实吗?
脑力工作是没有完成的界限的。因为大家追求的不是工作时间的长短而是工作成果的好坏。换句话说,重要的不是时间的长短,而是时间的使用度。
找出事半功倍的“模式”。一开始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过只要等到建立正确的模式之后,一切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先把想做的事情需要的时间“扣除”
如果没有事先计划,只是有多少花多少,然后指望可以有剩余的钱用来储蓄,这样是绝对存不了钱的。
将增加的时间进行反复“再投资”
因为投资而增加的时间,就应该用来投资打造新的模式或新的事业,进一步作为提升自己能力的自我投资,也就是所谓的再投资。
能够“重现”的效果才具有意义
只有能被复制的事,才能够传授给其他人。
要将新方法导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并且持续使用该方法使之能够被复制,这样才能称作真正的“模式化”。
必须从整体上重新检查工作方法,就是重点评估哪些不赚钱的事业组,加以整顿并去芜存菁。
必须时常思考,有没有什么方法只用一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现在的工作,这样一来,应该就会有很多可能性达到突破性的进展。
对于时间的投资会因为自身的职位和事情进展的极端不同,而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究竟应该针对哪个部分提升效率积累时间资产,然后又该将这些资产再投资到什么样的地方,这些都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只追求速度不管质量,即使完成也只是浪费时间
关于“速读”,即使对整本书的内容可以留下某种程度的记忆,也都是些自己无法充分了解的知识,没办法让自己及时运用到工作上。如果真的想要了解这些知识,就必须重新再度一次。也就是说,虽然很快就能读完一本书,但有可能只是浪费时间。
一开始就要明确为什么要看这本书,然后只要挑有用的部分阅读即可。只有重要部分需要用低速仔细阅读,不重要的就高速翻过。只有这样交叉运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的方式才是适宜的。
对于不应该花时间做的事还去提高效能。没有任何事比这样的做法更浪费。
缺乏动机,也就是说,就算提早把工作结束也不能去做想做的事。
为了避免“温水煮青蛙”,就必须时常从时间投资的观点来检查自己的工作方式以及生活形态,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02 成果由时间安排决定
俯视全局,从目标点逆时回推计算
规划行程有两类:一是,积极规划。俯视全局回推安排就属于这类;二是,消极安排。碰到事情再解决,被时间追着跑的人的安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