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重经验(戴冰小说选集)》 戴冰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年
《一个人的地老天荒》 黄冰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2年
承蒙贵州文坛熠熠生辉的伉俪“双子星”赠书,此为两位作家的小说选本。迁延至今方才读完,对小说我素来缺乏素养,逐一读罢,依旧未窥小说之门径,岂敢置评?且引两位方家之言道我心声:
“与诗歌相比,小说则是一门具象艺术,它需要沿着情节走向结局。无论多么光怪离奇或放诞诡异的小说最终都无法回避现实世界的逻辑结构,无论作家最后企图抵达的是什么,他首先需要按照现实的内在逻辑去营造生活的表象。戴冰沿着诗的道路进入小说,用他的独白拉开序幕,语言渐渐绷紧,就像乌云中随时准备落下坚硬而密集的雨点,开始显露冲刷一个未知世界的力量。他(戴冰)一直在用写作小说的方式思考小说本身,他为自己悬置了一个理想境界:既交织着俗世人生的茫茫百感,又越过写实技术所范围的疆域,透射出某种形而上的迷惘与悚然,这个境界难以触及,却是他写作动力的来源。”(邹欣)
“她(黄冰)的文字也一如我想像的那样绵密锦绣,不仅没有学生腔,其晓畅的程度可能一些男作家都会因为自己‘粗鄙’而脸红,我奇怪的是她的小说竟能从一开始就会有一种如梦如幻的轻灵,尽管也有一些单薄。”(谢挺)

《荒谬的眼睛》 王剑平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7年
贵阳本土作家的真诚之作。作者记人、记乡、记事、记景文字朴实洗练,情感潜藏于中,不露声色,不温不火。尤其笔涉“武林”旧事,饶有趣味。作者笔下的“故乡”,虽不丰满,但足够生动。

《读首诗再睡觉》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年
由新媒体(微信公众号)所衍生的出版物。该书选诗精当,视野宽广,涵盖古今中外知名、不知名而耐得回味的诗歌佳作。同时,每首诗歌文后的点评也是相当精彩,准确、切近,其中不少可作小品文欣赏。
因着新技术的发展,传统出版业老树发新枝,以新的形态融合焕发新生机。书中每首诗歌都镌印有二维码,读者扫码即可聆听不同朗读者各有不同味道的读诵体验。

《蓉子诗选》 蓉子著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3年
台湾女诗人蓉子诗歌选集。作者原名王蓉芷,1928年起发表诗作,其早期诗作蕴含着哲思与智慧的光辉,句法玲珑,意象清新,节奏轻柔,结构严谨。自1960年起,诗风转为意境幽远,宁静隽永,自然舒展。
距购得此诗册已逾廿余载,重读依然叹服于诗人的想象力和语言的精炼、准确、绮丽。

《游子吟(永恒在召唤)》 里程著 2016年请于香江
宇宙如何产生形成?生命由何而来?人类从何而来,往何而去?生命终结之后会怎样?我是谁?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何在?宗教是科学的对立面?是信仰,还是迷信?
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后获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在这本发行量已超过100万册的一书中,作者以科学和理性的洞察,对知识分子在追寻真理过程中最常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究、剖析。行文流畅,资料丰富翔实,说理透彻,中肯持平,给读者以极大的启发。书中所阐述思想让人茅塞为之一开,挣破既有的世界观的束缚和局限,作终极意义上的反思。全书说理清晰,文字深入浅出,精辟之言间或即现。
读罢书里温暖理性的文字,敬畏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真智慧之门》 法严法师(侯秋东)著 厦门南普陀寺善印
思想深邃,文笔雅致,深入剖析、阐明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乃是“智慧”,无明最悲。作者博古通今,深研佛理,至为觉悟,予人启迪。

《诗与哲学——三位哲学诗人卢克莱修、但丁及歌德》 乔治·桑塔亚那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作者桑塔亚那——西班牙著名自然主义哲学家、美学家,美国美学的开创者,还是著名的诗人与文学批评家。
著者通过对卢克莱修、但丁、歌德三位诗人的代表作的比较与分析,阐述了诗与哲学的关系,逻辑缜密,妙语连珠,切中肯綮。虽已时隔百余年(写于1910年),其核心的观点论述:“歌德是生活的诗人;卢克莱修是自然的诗人;但丁是拯救的诗人”——至今依然是真知灼见。
摘录:“我们的生活具有丰富的深层。每种感觉都有它特有的性质,每种语言都有它特有的悦耳之声和诗体韵律;每种游戏都有它独具操作性的规则,每个灵魂都有它自己温柔的反响与秘密的梦想。”
“在好好工作的艺术之上,一个文明种族应该加上好好游戏的艺术。和自然游戏,使它具有美的效果,和生活的弦外之音游戏,使它们变得令人喜悦,这就是种艺术。”
“没有艺术,人类生活便会黯然失色。”(雨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