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记

作者: 乐淘淘在曼城 | 来源:发表于2017-10-27 19:31 被阅读36次

梅李,合五代十国梅世忠李开山两位将军之名,战事人工运河盐铁塘,聚沙塔,糍饭糕,

走过老街,努力追寻着儿时的记忆,心中不免阵阵惋惜,惆怅与伤感。

童年时,老街是绵长的,干干净净,巷子里的人也都是和和气气的,吃饭可以拿着碗在街上边走边聊边吃。

我曾经的家,就在东街上,对面是废品收购站。它的隔壁,那是小脚孙伯母的家,五进狭长的老房子,长长的沿廊让我每次走过都会想嘘嘘,收购站所在地是孙家的厅堂和花园。

我家住在她家对面,边上是几户姓俞的人家,其中俞老师家来了一个寄居小姑娘,和我一个名字。因为窗户就是墙,生活在两边的人家一清二楚的知道彼此的家事,夫妻吵架,孩子抽烟,谁穿了喇叭裤,……

我寄居的那户人家是第一家个体户[偷笑],

周末全家做各种花式手工糖,炒瓜子,做花圈...最美好的记忆是冷却失败的糖浆变酥,姐姐和我会相视一笑,窃喜,在干妈万分懊恼的回锅重做之前,手脚迅速的拧下一坨塞进嘴里,又酥又甜

屋后是梅塘,古称盐铁塘,五代十国时期人工运河,为运输兵器和粮食而挖建,天天看着机帆船来机帆船去,忙忙碌碌的运输水道直通长江

梅塘河对面就是南街。

我的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们,几乎都在这两条街上,不是邻居,就是对门,或者河对过…

如今的小镇上,百分之九十,都是外来的租户了。

在经济的变革中,小镇那悠悠的宁静与文化,已然慢慢消失了,孙伯母家的小楼,没有了老式的吊窗门,也只剩下了孤寂的那蛋清色铝合金门,完全没了当年的影子。

从东街的王石皮桥慢慢走过,听得桥下有几位坐在河边聊天的老人喊:那个是小五妹吗?真的是兰花家的小五妹啊,回来看看你妈啊

被人识出,惊喜不已。

东街上,记得最有名的一家住户是时家,时家本是破落的大户人家,改革开放初期,时家少爷也曾是梅里一霸(特别义气好强),不想在北京全聚德被人一口痰吐在蹭亮的皮鞋上,对方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对不起,气不打一出来,就给对方扇了一个嘴巴,小地方的人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皇墙根边上处处是高人,等他回家后没多久,正好赶上严打,因为流氓罪,就被枪毙了,时家完全没落。

记得但凡早一点放学,东街的孩子们就会聚集在聚沙塔边上,使劲折腾着攀登摇摇欲坠的千年聚沙古塔,从未想过她已饱经风霜,还不停争论着梅将军李将军谁先谁后,倾斜的古塔会不会马上倒下,倒下后梅李将军会不会现身...

相关文章

  • 乡行偶记之二

    乡行偶记之二 ...

  • 乡行偶记之一

    乡行偶记之一 ...

  • 选自冰心《小桔灯》中的散文《一只小鸟》

    《一只小鸟》 ——————偶记前天...

  • 进城偶记

    进城偶记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襟 ...

  • 试以古文凑读新意之闲情偶记

    清•李渔著《闲情偶记》,予观非闲非偶,乃专乃刻。世人对渔褒贬不一,然就其"偶记"而言,助力艺术发展,美学演进,...

  • 你的眼睛,还会笑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简偶记1988”

  • 婚姻关系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小简偶记1988”

  • 乘车偶记

    乘车偶记之一: 车笛声声鸣呜咽,玻窗凝寒铁轨凉, 借问对座异旅客,也是一年未还乡 乘车偶记之二: 未到他乡人已愁,...

  • 偶记

    一 最不爱孩子的我,今天,和一帮小孩子玩了一天。 脾气暴躁的我,今天,好几次想要发火,又忍住了。 本来决定了,遇到...

  • 偶记

    刚察觉到一个有意思的梗,西方世界,主宰天堂和地狱的上帝和撒旦是绝对对立的,一个宣扬至纯至善,一个祝福所有至邪之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偶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ud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