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所有的奋斗者,都为自己的理想做过很多努力,培训进修、人脉积累、疯狂加班等等。但最终,还是没做成想做的事。所以焦虑,所以迷茫。
这篇文章,将解释成功的底层逻辑。你会和过去的失败和解,也将看到未来的方向,更重要的是,明白现在所处的位置,自己做的一切对成功有什么意义。
这个底层逻辑是我学习刘媛媛的《逆袭课》总结的,也是我听这堂课最大的收获,现在我整理分享给大家。在 公众号@逗总手记 回复逆袭课
,可以和我一起学习这堂课。
一、成功的流程图
首先,请看下面这张成功的流程图。

此图上的道理人人都懂,就是先做,做完可成,也可败。败的话反思,再做,直到做成为止。如果你迷茫和焦虑,不如找出自己在流程图上的位置。你只是在做,还是做完失败了,还是失败后在反思,还是反思后又开始做了?失败的循环,执行了几次呢?
估计很多人压根谈不上失败,因为做都没做完,谈何成败?除了坚持不了这种显而易见的原因外,还有一种情况:感觉要失败,所以不做了。策略根本没执行完毕,只是进展不如预期,热情的投入得不到热情的回应,就放弃了。熬不过执行,就谈不上成败。只是重复的进入退出,进入退出,进入退出……

有些人熬过了执行,但付出的心血只得到失败的结果,通常会情绪低落。面对舆论压力,开始自我怀疑,于是就此退出,与成功失之交臂。

事实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不显而易见,很难通过前期筹划一步到位,多是要靠反复尝试探索得来。如果苛求一做就成,其实和赌博没区别,都是靠运气赢的。真正的努力,是努力从失败走向成功,是努力改善结果。绝非努力下注,成败由天。
人在失败后,多会反思。反思有无效反思和有效反思之分。有效反思指找到影响成功的障碍,并制定可执行的策略。无效反思,则把失败归结到性格、环境等不可控之事,常常陷入自责和自我否定,且没有进一步计划,难再行动。
有些人反思后,新策略偏离原定目标。举例:
情况:我正在进行的项目,非常依赖团队协作。但我和一个同事意见分歧,他骂我傻逼,我揍了他。为此被领导严厉批评,影响了我的形象。
反思:打人没必要,下次遇这种人,不理他就好。
上述案例就是反思偏离目标。目标是团队协作完成项目,障碍是和这个人产生矛盾。但反思的内容是,如何维护自我形象。这种反思对此次项目,对当下问题,没有意义。属于修改目标,而修改目标等于退出循环。

成功的流程图,像一张地图,标出身处的位置,自然明白如何走向成功。接下来,我将进一步细化流程图,解析市面上兜售的知识和方法,对成功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必要学,希望借此缓解你的知识焦虑。
二、成功六步法则
成功流程图的第一步是「做」。这是个很笼统的概念,事实上要经历三步:目标、策略、执行。后面的失败、反思、成功,也将细化成反馈、调整、实现,由此得到「成功六步法则」。

1. 目标:可衡量的才是目标
能被衡量成败的叫目标。很多人的目标只是个愿望、方向。
我要财务自由。(这是愿望)
我要开一家网店。(这是方向)
本月卖出100件。(这是目标)
财务自由太抽象,何为自由?难言成败。
开网店不具体,何为成败?开了就成,不开就不成?
卖出100件是目标,达到了就是成功,达不到就算失败。
通常先有愿望,再找方向,再定目标。处于马斯洛需求不同阶段的人有不同需求,在个人需求和个人擅长的相交界处可找到方向,最后将方向具体成目标。目标再拆分成小目标,当小目标被依次完成,大目标也自然完成,个人愿望终将实现。

若目标不清晰,发力分散,难以成事。若方向不妥当,不是最优收益,将浪费机会成本。若不遵从内心渴望,受环境舆论所迫,终将活的无趣,浪费生命。关于如何定方向,可在 公众号@逗总手记 内回复重复定向法
,篇幅有限,此处不作详述。
2. 策略:可执行的才是策略
为实现目标,就要制定策略。首先找出影响目标的障碍,其次找到解决该问题的办法。很多人的策略不具备可执行性,通常因为他们的策略并非策略,而是多个目标。
目标:卖100件货。
策略:让代理卖20件,网店卖80件。
上面是典型的策略是目标,无法执行。只有找出障碍,针对障碍的策略,才会有效。
目标:卖100件货。
障碍:没人看到我的商品。
策略:当有1万人看我的商品时,其中有100人会买,所以我需要1万个流量。因此,我要投放广告,让商品曝光1万次。
投放广告1万次,这是个策略,且能执行。
障碍并非全是事,有时也是人。例如,参加演讲比赛需要背稿,障碍是记不住,需要增强记忆力的策略;合作完成项目,障碍是我被排挤,需要如何与人沟通的策略;想和领导搞好关系,障碍是看到领导害怕,需要如何与领导打交道的策略;……
有时受限于个人知识和经验,即便找出障碍,也想不出解决方案。这种情况下,我们可直接参考他人现成的策略。
在《逆袭课》中提供了一些现成策略。如果遇到这类障碍,可以听课学习。往后我也会发此类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
提高记忆力:复述记忆法(第11-12课)
得不到别人认同怎么办?(第13课)
如何讲话不会让人不爽(第21课)
如何和领导长辈打交道(第23课)
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分歧(第24课)
不浪费时间又有效的人脉维护法(第25课)
如果找不到现成策略怎么办?我们还可以学习,丰富知识后,可能想得出应对的方法。在此,我推荐一个高效学习法。该方法能提高看书和听课效率,针对问题学习知识,学完即可用于实战。
- 写下障碍。
- 寻找与障碍有关的书籍或课程。
- 检索目录,直接阅读针对障碍的章节。
- 记下问题答案,整理成执行方案。
- 阅读其他章节,理顺知识脉络。
至此,我们把逻辑顺一下。学习知识是为了制定策略,策略为了克服障碍,克服障碍就能达成目标。由此可见,没来由的知识焦虑全无必要,学的再多,若没匹配目标,也只是储备而已。无法在成功流程图中,迈出实质性一步,起不到推进作用。
关于策略的最后一点:请尽量在策略中加入杠杆。杠杆是普通人逆袭的核心装备,没有杠杆将维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状态,很难爆发式增长。资本杠杆最为常见:贷款;其次是时间杠杆:雇佣他人。关于杠杆的详细内容,可以听《逆袭课》第3课。可以说,资本家比我们更能体会杠杆的好处,所以大肆鼓吹996。
3. 执行:多少豪言壮志扛不过岁月煎熬
执行,就是做策略中列出的行动。这是成功流程图中最磨人的环节,多少豪言壮志扛不过岁月煎熬。想要完整的执行,还需对其本质有所了解。
执行的本质,是时间、精力、事件三者的分配。时间是不断流逝的小格,执行就是在时间格子中,塞入什么事件,分配多少精力。

非常流行的四象限法则,就是讲述如何分配事件和精力。也就是什么事重要,多投入精力,什么事不重要,少投入精力。还有备受推崇的早起学习,早起工作,这是讲述事件应该分配在哪个时间格内。
当时间、精力、事件三者分配好后,将遇到第一个问题:拖延症。该问题的实质是,到了时间格,明明应该干事件A,却无法开始,将事件A延后。

若后面事件B较刚性,拖延会挤压事件A的时间,甚至完全取消。因此拖延症带来的最大困扰,不是延迟执行,而是没有执行。

《微习惯》这本书,提出将任务拆分到极其简单,降低开始的阻力,靠惯性持续执行。我会在以后的文章中介绍此法,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逆袭课》第14课,也分析和给出了解决拖延症的方法,有兴趣的可以听听。
好不容易克服拖延症,又将遇到第二个问题:不够专注。该问题的实质是,在这个时间格应该投入100%精力干事件A,结果挤入了事件B,分散了精力。结果就是,花了同等时间,由于精力被分散,事件A的完成效果大打折扣。

现代社会最大干扰来自手机,再是临时冒出来的杂事,各种脑内的闪念,影响情绪的破事等等。非常著名的时间管理方法GTD,正是针对该问题。GTD可以看我写的完整教程:《GTD最全面教程,从入门到精通》。在《逆袭课》第15课中,介绍了如何保持专注力的七种解决办法,感兴趣的可以听课。
克服了拖延症,保持了专注力,接着将遇到第三个问题:难以坚持。游戏令人沉迷的原因之一,就是良好的反馈机制。做一个任务,就能得到经验、金钱、装备等等,和微小的动作都有显而易见的效果,促使人们更积极。而生活中由量变到质变,需要积累和等待,通常就熬不下去了。
经我实践,模仿游戏机制,数据化进程能改善此情况。例如,策略是坚持跑步10天。那可以制作一根进度条,跑了1天是10%,跑了2天是20%……以此类推。我推荐AT这个APP,只要输入数据,能自动生成进度条。

4. 反馈:认清事实很重要
至此,你坚定了目标,找出了障碍,制定了计划,艰难的执行,经过这番努力,你终于收获了失败,进入到成功六步法则的第四步:反馈。

反馈是反思的前置动作,是在反思之前,先认清客观事实,避免主观臆断。其核心是历史数据的记录。
有些人觉得没怎么花钱,钱就没了。如果记账的话,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觉得我喝水都胖,如果记录饮食的话,发现吃的远比想象的多。数据分析、社会调研,这都是企业项目中,常用的收集反馈的方法。
最为熟悉的失败记录,就是错题本。把那些导致失败的事实,记录下来,然后再考虑,为什么做错,下次怎么不错。
5. 调整:新障碍有新策略
反思是根据事实,找出影响成功的障碍,然后调整策略,所以这步可归结为调整。调整的对象是策略,因此第五步和第二步异曲同工,唯一的区别是,第二步策略是根据目标找出障碍制定策略,第五步调整是根据失败的事实找出障碍制定策略。

6. 实现:成功后就写本攻略
失败是成功之母。经历多次失败循环,也该迎来成功了。记住,一定要把成功的方法记录下来,比如重装电脑的步骤,自制曲奇的步骤等等。人是会遗忘的,不记录的话,下次又要重新探索,浪费时间。

三、成功流程图的天花板和地板
掌握了成功流程图,也不代表能做成一切事。还有两大因素在掣肘成功流程图:思维能力、情绪控制。
如果把成功流程图看作程序,思维能力就是硬件,是程序的天花板。思维能力差的人,情绪化、以偏概全、缺乏逻辑,能取得的成功也很有限。就像配置低的电脑,无法运行复杂程序,会卡死。
思维能力需要刻意训练。最简单的方法是,保持开放的态度,多问为什么,不要偏听偏信。在《逆袭课》第12课中,给出了上推式思考和下推式思考两种方式,感兴趣的可以听下课程。往后有机会,我也会在公众号中发一些。
如果思维能力是天花板,那么情绪控制就是地板,是保证流程正常运转的基石。情绪过度的人内耗严重,光是和自己的情绪斗争,维持正常的状态,就非常累了,没更多精力干别的事。而负能量又会像病毒一样入侵程序,流转在各个环节中制造麻烦。再好的程序,再强的配置,都会在病毒面前变成废物。

在《逆袭课》第18课中,介绍了一些控制情绪的办法。建议有情绪问题的人,先调节好自己,再开始奋斗。
四、成功需要全套操作
现代人经常陷入焦虑怪圈,做的多,学的多,没效果,很焦虑,于是做更多,学更多,还没效果,更焦虑。为了弄清这件事,我将较为流行的知识标注在流程图上:

显然,很多知识不过是成功中的一道环节,而成功是整个循环。好比开车,不是狂练倒车,猛踩油门就行,而是全套操作,讲究协调配合。与其和某个环节死磕,不如赶紧让流程转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