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德瑞姆《少儿心理咨询师》的线下课终于开班了,因为疫情延后了近半年,今早又因为暴雨阻碍了很多同学到场,感恩自己因缘具足,能在现场聆听前辈老师们的分享,有幸认识到几位温暖又优秀的同学,感受到来自这个场的强大能量。

一天主要的学习收获,简单记录下:
• 当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时,很多人愿意花钱去看心理医生;
但是在问题出现之前,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去学习心理学知识;
这种意识的转变需要时间,就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体检意识一样。
• 道——势——术
道是根基,掌握了大致的方向,再借助技能和工具。
• 12-16岁孩子的家庭教育,面临非常大的考验,但是又至关重要。
1,孩子身体开始成熟,想要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世界,想要去触摸自己的世界。
2,孩子已经有了最初的认知世界的框架,这个阶段是“帮助孩子建立起文化框架”最重要的时刻。
3,孩子正确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年龄
男孩在这个阶段需要爸爸更多的介入,父亲的权威很重要。
世界观:就是观世界,怎么看待世界
人生观:就是观人生,怎么看待人生
价值观:什么事情是真正有价值的?
• 什么是家庭文化?
Q:什么是文化?
文化:纹花,是一种特征,有一定的寓意,是一种印记。
家庭教育最核心的是家庭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要有文化。何谓家庭文化:其实就是父母的心态和行为。
每个家庭都是天然的文化共同体。
范型理论:模范和标杆,《傅雷家书》的家庭文化值得学习。
每个家庭都是天然的学习共同体,家人之间都在彼此学习,尤其是孩子,在模仿、山寨、Copy、超越)
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共同体,不仅仅是为孩子,是为更好的自己,是为了享乐人生。
面对人生:坚韧的不服输的屡败屡战的精神。
Q:文化是怎么影响人的?
父母的言行举止,三观也在不自觉地影响孩子。
eg:初中毕业的女儿开始爱美,并且宣布开始恋爱了,父母如何反应?
每个阶段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爱美可以支持,就是该好好漂亮的年纪(希望孩子能镶嵌植入到自己对生活的精致感上)
关于这个年龄的恋爱,是不是描述为“对异性的朦胧的好感”更准确些?明确告诉孩子界限在哪里。
Q:为何农村父母也能培养优秀的孩子?
1,要看概率;
2,父母自我品质很重要(有的父母天生就具备良好的理解、宽容、感恩能力),孩子天然地受父母人格的影响(人格,就是指人的行为举止)。
Q:可以打孩子吗?
可以,不要成为主体手段,偶尔的必要的责罚也是需要的。
怎么个打法?不是简单宣泄大人的情绪,而是需要孩子记住一些重要的原则。
行为疗法:打屁股和手掌,面壁思过,适当是可以的。
关于“家庭文化”的一些分享
1,家里没有闲言碎语,不抱怨,正面积极看待任何事情;
2,家里是不是有花草植物,热爱生活;
3,守时是国王的礼貌;
帮孩子建立“守时”的习惯,和孩子约时间,看电影不迟到,用生活去教育。
4,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大度,例如朋友吃饭主动买单;
5,男孩要有一点匪气,要恢弘要大气,要能包容,尊重他人。
家庭主轴文化
我们紧紧拽住家庭文化这个主轴,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
1,理解
充分理解家人
理解不等于接纳和赞同,允许不同的观点出现
三个层次:接受——接纳——悦纳
2,宽容
对于世界,对于他人,接受“不得不接受的事情”,比如对于老师同学,对于长辈
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歹毒的人极少的,只有利益冲突时,别人才会表现出你不能接纳的状态。
3,感恩
对于亲戚馈赠的食物,及时反馈:好吃,感谢,要具体地反馈。
亲戚之间多走动,热情参与,给孩子表率,如何珍惜亲情,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和孩子多看电影,看完后的沟通,是交流三观的良好时机,比直接讲道理好太多。
4,读书
孩子可以适当晚睡一点,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
晚上的家庭氛围很重要,每个人都在安静做自己的事情。
让我们好好说话(天气报告)
一、欣赏和开心
我有一个欣赏,你做的……我对……感到好开心
二、担忧和疑虑
我对……感到担忧,我对……感到疑惑
三、带有建议的抱怨
我有一个抱怨……,我想借由……来改变
四、新的消息
我今天听到、看到一个新的消息
五、希望和愿望
我希望……,我有一个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