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有关“文字狱”的故事。
何谓“文字狱”?《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的:“古代时期,因为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中国古代的“文字狱”案件清朝最多,尤以乾隆时最甚。据统计:顺治时7件,康熙时20多件,雍正时20多件,乾隆时130多件。
话说雍正时期,山东东平县有位学识渊博、能力出众、爱民如子的父母官,有天,酒喝高了,诗兴大发,写了一篇讽刺社会黑暗的作品,被官场上的政敌抓住小辫子,遭到举报后身陷囫囵。
雍正皇帝下旨将其斩首示众,就连他的族人也未能幸免,皆被处死或充军,全家老小均受难,没有族人替他收尸。当地百姓凑了些钱,买了棺木纸钱,将县官埋在东平县附近的一处小山坡上,为防官府追究,百姓们未替县官立碑。
时间一长,当地人对这位县官的记忆逐渐淡了。乾隆登基后,百姓的后人也不知道这位县官姓甚名谁,也不知道山坡上的孤坟所埋何人。
东平县的老百姓是以耕田为生计的,所以,有力气的人四处开荒,扩大土地资源,没过几年,便开挖到了葬着县官的小山坡下。孤坟所埋何人,有人打算平坟造地种庄稼。
正当此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连忙阻止道:“这坟地,你们可万万动不得!”
“为什么?”
老人深知县官蒙受文字狱之冤,至今未被翻案,倘若旧事重提难免招来横祸,但不说出真相,有怎么能阻止平坟造地拿呢?
平坟人见老人支支吾吾说不出个所以然,就继续抡起铁锹就要毁坟了。
老人急中生智,对平坟人道:“咱们这里有一个前人留下的规矩:遇坟三尺不动土。你开荒没问题,但遇见前人的坟墓,不能在坟墓周围三尺之内破土,否则会不吉利。”青年们面面老人说得煞有介事,平坟人觉得晦气,也就没有继续挖了。
之后,人们将坟墓周边三尺内不挖,在山坡的其他地方开荒种庄稼了。
这位老人叫李德佑。三年后,他的小儿子李长远进京参加科举。
天赋异禀、智力超群的李长远,开卷发挥出色,一连几天文思泉涌下笔如神。然而,血气方刚的,难免骄傲疏漏,交卷后才想起,帝王的“帝”字少写了上面一点。
疏漏写错字,在今天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在古代漏写一笔轻则被斥“学风不谨”,重则卷纸作废。
然而,李长远写错的是帝王的“帝”字啊!这张卷子若传入宫中一定会成为新的“文字狱”案件。
因为乾隆时期文字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一字诛九族”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交卷后的李长远已经吓得魂飞魄散了,回到客栈后,一连几天茶饭不思,一心想的不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而是希望不牵连父亲兄长。
揭榜那天,李长远提心吊胆地走在街上。突然远远看见一支队伍朝自己走来。
“完了,完了!”李长远以为来捉拿自己了,可是为首的官员来到他面前却对他毕恭毕敬,“恭喜你李长远,高中状元了!”
从地狱到天堂的李长远怎么也想不通,为何自己逃过一劫。过了一段时间,李长远拜会了主考官,希望他能解答自己的疑惑。主考官说道:“原本看到你写错了‘帝’字,想要上奏朝廷,但阅卷时,飞来一只蚊子,停在你漏写的点上,我没将它赶走,而是一掌拍下,没想到这蚊子被拍成你漏写的那一笔。”
“多谢老师救命之恩!”李长远长跪拜别主考官,回到客栈,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和蔼的老人对他说:“那个蚊子是我变得,当年你的父亲阻止平坟,使我魂有所寄,今特地来报恩。”李长远听后连忙作揖道:“多谢老人了!”
“恩情已了!恩情已了!”老人并不受礼,念叨着,化作一缕清风消失在李长远的梦境中。
参考资料:
【《文字狱》、《字贯》案、《一柱楼诗集》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