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从校园踱步出去了。在途中遇见几位熟识的同学。便相互寒暄了一阵。然后,径自往后山走去。她预先让我先行一步,我便在路道上徐徐进步。千呼万唤般出现她的人影,如豆一样,渐渐变大。远山流岚交织,云雾漠漠。太阳栖息云里不肯露出。她着一蓝黑的带裙,双耳听着音乐。我们相对而笑,一起悠悠的走去。
她终于来了,我狂喜不已。痴痴的连话语也迷乱了。她背着一个精巧的书包。宛若小学生一样,活泼稚气。有稚气的人才好,更加健康。记得周国平说,人的境界追求是奔求孩子们的思维的。她便是值得追求的智慧。
与校园逐渐分远。楼影成为飘渺的一大团,教室灯光闪烁,像古代帝王的玉玺一样方正,或者如佳人的眼眸似的明亮。依稀看见楼阑依偎着一排人。他们在闲望什么呢?莫非在分辨着我或者她。任凭他们看我们一览无余,而我也可以将他们尽收眼底。我却丝毫不记忆他们,只消陪同她翻过这漫漫山头。我的眼中,这个世界几乎变得荒无人烟起来。
《二》
山道竟是水泥汀,下面傍着无尽的松柏,并有叫不出名的花树。山风吹来,花絮模糊,我们进入林间漫步,享受落红的凄美。冷冷清清,这却是人间三月,是忙杀看花人的季节。而在这清净的土地上,品味“落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的情愫,并伴同着这样一位素净的少女,这又该是什么样的心境?林花却谢了春红。
蜜蜂自由的翻飞着,倏然嗅见她耳畔的发香,采蜜一样依依不舍的在她的周围转来转去。我凝望着娇然生动的画面,像自己所读阅的诗文一样,潺潺流动的是一波一波的诗意。她就是一个孩子,拥有孩子般的哲学,忘乎所以,随心所欲。我陶醉于这样的意境。
她说我不该这样装扮,总是像枯萎的花枝,秋天的萧索。她说的很对,她是耀着光泽的一束青花,而我只是黝黑的一块煤炭。
你应该阳光一点,穿白色的衣服,那样会很精神。她轻快地说。
我想那时自己一定脸色绯红,羞涩的新娘般的红。我草草的回应:大概人失意时就是这样,只要稍微顿悟,便可以光风霁月,神采自然超脱。
山景在不断倒退。而越深入却越绮美。我们立于山道的叉口,山壑里山鸡唱曲,正如:雉鸲麦苗秀。白皙的山雾一缕一缕的溃散,像是瀑布下飘渺的水烟一样。紧紧攫住心灵。
在一处平坦土地上望见到一群同班的学生,他们是往瑞云里去,或者是拜谒牛郎洞的。而我们应从山涧曲折而下,与人家南辕北辙。眼前几乎没有了山路。青草的翠露颤巍巍的抖动。小心翼翼的攀过山上的围槛,如梁上君子一般。又如临深渊,生怕划破了衣服。山径若隐若现,两侧星星点点的是幽蓝的花,一个个欢快的笑脸似的,并擎举着小小细弱的绿色手掌招摇不断,可爱极了。
“采之欲遗谁”。她用纤巧的手指采撷花片。喜爱花朵真的要采撷下来吗?也许真的是: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手心盈满花色,她问我带书了吗?我拿出我的一本《稻草人》,仔细的夹压在罅缝里。而她的手中应该尚有一片花香吧。而那朵匿藏的花,如今已彻底的冷落下来了。色泽越加凝重,但我知道必不如在花枝上妍丽清秀。我却很高兴将其的收藏起来,以待未来回忆时有个凭依。那好像在迷蒙无边的海面,隐约的望见了一座路过的小岛一样的惊喜与激动。
采完花又要走,碎石枕藉无从下脚。互相提醒着小心。而凌乱的枝梢总是不断扰人,但没有任何介意。像两个欢心的孩子一样,沉醉在原野之中。古诗:久为簪组束,幸此南夷谪。而处于南夷的人,比及我们终究谁人的兴趣更浓厚呢?
《三》
桃花始盛开。她带我进入桃园之内,置身于斑斓的花色里。偏想摘得一枝,而目迷五色,无从着手。那么让这些花儿任意灿烂,装点山野吧。王维自称为“山中人”,我忝列为他的后人。
一段小径上,谈笑而至一田银树林。只见白花满枝,晶莹可叹。杏花疏影。有一句诗:月明正在梨花上,是一种不能言语的振奋。梨花静若处子,色如月光。而杏花只过之而无不及。树下横卧着一头老牛。老牛反刍,铃铎阵阵清音,响彻远近的花丛与疏林。
这时太阳在云间已渐渐发威。阳光温暖的洒落着。
她在叹息,我也在叹息。山路终于穷尽。但那条山路上,每苔必屐痕,处处留下我们的声音,影子。
当穿过了一座寂然的村庄,她的家便坐落于附近。而我上了一辆公交车。她说那就走吧!然后,缓缓的投进一条巷内,看不见了。她带着草的青,花的香。最终没有了一点影子。我的眼睛穿透房屋,仍旧目送她渐渐远去。
回眸山景,更加的清明可辨,阳光充斥了整个人间。在山中时,看山是暧昧不明,而分远了,却分毫可观。这真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