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被一阵嘈杂的手机铃声吵醒,拿起手机一看是一个陌生来电,再一看时间才五点多,我赶紧把手机的声音调小,嘴里还不禁嘟囔了一句:谁这么早打电话呀?
我很不情愿地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干咳了几下,清了清浑浊的嗓子,拿起电话轻声地问道:“你好,谁呀?”听到对面传来那熟悉的声音:“老师,我是张怡甜。”她可能是怕我没有听清楚,又重复了一遍。张怡甜!这是暑假期间她打的第三个电话了。我担心她会聊很长时间(以前每个电话通话时间都挺长),影响到孩子睡觉,于是我轻声慢步朝阳台走去,边走边回想起前两次打电话的场景:
第一次打电话是在七月下旬的一个午后,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突然间响起一阵雷声,紧接着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我正要透过窗户往外看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电话里传来了张怡甜的声音:“老师,你听到雷声了吗?我们这里下雨了?你们那里下了没有?”我告诉她下雨了。她又接着说:“老师,你猜我们学校会不会下雨?"我笑了一下:“应该会吧。”
“老师,我妈妈说下雨的时候不让我出去玩,外面很危险,你也在家呆着,别出去啊!”挂了电话之后,心想这孩子太可爱了,专门打来电话就是告诉老师,下雨天别出去玩呀!
第二次电话响起时好像是在八月初,那天我带着孩子在“太行大峡谷”的小溪边戏水、捉小鱼时电话响了,我拿出纸巾擦干手,从背包里手掏出电话,电话里又传出张怡甜那吐字不清但很响亮的声音:“老师,我忘了我们什么时候开学?”我笑了一下,“8月15日到初中去报到,等到开学,你是一名初中生了,所以我们开学的时间可能不一样。”
“快了,就剩十几天了!8月15日开学后,我们又能见面了。”我很想跟她解释说开学后我们不在同一所学校了,但不忍心打断她的高兴劲儿,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
今天这个电话这么早打来,会不会有什么重要的事呢?我还在想着,她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路:“老师,你知道我在干什么吗?”“我昨天来我大姨家住了,今天早上我表妹五点钟就起来读书,大姨让我也来读书,我把你给我们的书签拿出来让她看,她很喜欢,你还有吗?”
“不好意思,没有啦孩子,那是我们全班统一定制的班级纪念书签,每人只有一个,没有多余的。”
“老师,你说以后上中学还会有吗? ”
“不一定会有一样的,应该会有更好的吧!”
“谢谢老师!”透过声音,我仿佛看到她那单纯而又可爱的笑容。
挂断电话时,我的眼前浮现出关于她的几组画面:
她是我们班里个子最高、年龄最大的女生,比同班学生大好几岁,她为人和善、能吃苦耐劳,但她的思维方式和想法总跟别人不同,各种反应都比别人慢,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很少有人跟她玩,她在班里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
为了培养她的能力,我让她负责擦黑板工作,别看这一个小小的“板长”,可能是与班长同音吧,她很乐意担任。虽然她很努力地督促自己,但多数情况都会忘记,每当这时,她会感到不好意思,用手摸摸头发,然后快步走上讲台。
记得一天早上,我没有吃早饭,带了几个小面包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吃,猛地一转身,发现她站在我的身后,吓了我一跳。于是我把面包分给她一些,刚开始她没有接,我多次塞给她之后她才接住,然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吃了起来。从那以后,我发现她好像总会有意无意地出现在我的身边。
每当我们班去图书室借书时,我总是给她优先权(别的学生是由组长去借),让她自由选择,喜欢看什么书就借什么书,她每次借的书都和别人的书不一样,所以大家都喜欢跟她交换书看,慢慢地找她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木讷的她变得爱笑了,寡言的她变得多语了,教室里能听到她的笑声,表演节目时能看到她的身影,最让我惊喜的是期末复习时曾经完不成作业的她竟主动买了复习资料。虽然她的期末考试成绩并没有很大提高,但她脸上洋溢的笑容、积极主动的态度,不也是她成长路上的收获吗?
暑假期间,我虽然收到了不少学生的电话,但像她这样假期还想念着老师、惦记着学校的学生并不多。
李镇西教授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写到:“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我想,如果我们都怀着充满童心的爱心去对待学生时,一定能收获爱心满满的童心!
后续:
8月14日和15日我先后接到张怡甜同学打来的电话,第一个电话是询问我报到时需要带什么东西以及考试需要准备什么的工具;第二个电话里她告诉我,班里很多同学都在水寨一中上学,她报到了水寨二中,虽然言语中带着和同学们分离的失落感,但我能听出她还是挺高兴的,我鼓励她在新的学校要不断努力,争取新的进步,她满怀信心地答应了。期待着单纯、善良的张怡甜能更加阳光、坚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