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尊本质是一种自我价值感,自尊是自信的基石。
自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人甚至认为“一切心理的不幸皆来源于自尊感的缺失”。自尊也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拥有了自尊才能做到“无畏”、“尊严无畏”,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我个人认为,中国教育最缺乏的是自尊的养成教育,自尊教育、尊严教育缺失了,所以才造成今日国人之种种无耻病态行为(这种行为之部分表现可以参看陈平的文章【转】陈平:中国的富人,正在成为世界的笑话)。
根据我之前的文章《论人的自信或底气从哪里来》,人的自尊与自我价值感的终极源泉也只能来自“悟道”、“致良知”、“见性”、“证得本体”,其他任何的途径都是“不究竟”的。
一个真正“致”到了“良知”,证得了本体,体会到“孔颜之乐”与“逍遥自适”之乐的人,其外在的道德表现一定不会出偏差。如果说“致”到了“良知”,是为“真”,伦理道德是为“善”,那这就真正打通了“真”与“善”。就与苏格拉底所言的“知识就是最高的善,知识就是美德”相通了。只是要把苏格拉底所谓的“知识”重新赋予一个内涵,就是这个知识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良知”之“知”,“本体”之“知”。
从苏格拉底之知识论与中国文化之知行观的区别,也可以看出在方法论层面(如何改变与提升人的自尊),西方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不同。

(璞真山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