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到寺庙,看到师父慈眉善目,笑脸盈盈,如沐春风,很是欢喜。后来看大殿的佛亦是如此,他虽高高端坐,却从来没感觉到气势压人,反而每次看见都有一种沉静慈悲的力量在心底生起,每次礼佛后,能感觉到心里一些坚硬顽固的东西如初春的雪渐渐在融化,整颗心都变得柔软舒畅了。
佛是慈悲的,师父亦是慈悲的,而慈悲能感染人的。慈悲是世间最温柔却最有力量的武器,它能温暖坚硬如冰的人心,化解如深般的仇恨。
的确,慈悲是一种力量,能化地狱为天堂,也能变秽土为净土。这不禁令我想起日本梦窗禅师的故事。一次他坐船渡河,船刚刚驶离河岸不远,就见岸上有位武士急匆匆地赶来,隔着水大喊:“等一等!”
武士面貌凶恶,船上的人都不愿意掉头载他,纷纷劝说船家继续行船,只有梦窗禅师坚持回到岸边载武士上船。船家十分尊敬出家人,便听从了梦窗禅师的意见。
也许是觉得船返来得太慢,也许是正为什么事烦恼,武士的情绪十分焦躁,他一步踏上渡船,气冲冲地把梦窗禅师推搡到一边,还拿起鞭子打了梦窗禅师的头,然后便占了本属于梦窗禅师师的位子。
船上的人都为梦窗国师鸣不平,但慑于武士的凶狠,谁也不敢多说什么。梦窗禅师的头被武士打破了,鲜红的血流到脸上。
不久,船靠岸了。梦窗禅师若无其事地走下船,用河水清洗头上的伤口。他既没有表现出愤恨,也没有表现出畏惧。反倒是武士见梦窗禅师如此镇定,顿时感到不好意思,非常诚恳地向梦窗禅师道了歉。
梦窗禅师不仅接受了他的道歉,还安慰他说:“没关系,人出门在外难免心情不好。”
慈悲如梦窗禅师,只要心中有爱,便能春风化雨,连凶恶之徒都能感化。试想如果他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事情的后果又是如何?然而以牙还牙,斤斤计较,是世人的常态,你打我一拳,我必须还你一掌,甚至有些人为了蝇头小利或为出一口之气伤人性命,所以这世间多的是鼻青脸仲,愤愤不平之人,而少有微笑谦让,胸怀慈悲之人。
人生如逆旅,光阴不过百年,不妨大度一点,慈悲一点,良善一点,那你的生活亦会幸福一点。要想人生路途开满鲜花,需要用慈悲之水浇灌。
被誉为东方特蕾沙的证严法师说过: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是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正因为她心中怀有如菩萨一样的慈悲心怀,始终不忘“为佛教,为众生”的师命,创造了全球涉及救助,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慈善王国——慈济功德会。
慈悲是慈与悲二者的合称。悲是拔除痛苦,慈是给予快乐。合起来,慈悲就是帮助解救他人的苦难,给他人带来利益与幸福。
《涅槃经》说:“大慈大悲,名为佛性。”《观无量寿经》也说:“佛心者,大慈悲是也,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佛陀的慈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以众生的快乐为己乐,所以称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又其悲心广大无尽,故称无盖大悲。
佛的慈悲在于平等,视一切众生包括蝼蚁飞虫如爱子。佛陀住世时代制定出家沙门需在夏三月结夏安居,其中一个原因是夏天雨水充沛,草木茂盛,恐怕出家人外出游行,踏杀生草,损伤物命。
连一棵草都不忍伤害,因为有虫蚁等动物依附在草上。佛是何等的细心与慈悲。普通如凡夫又有几人能留意脚下的小草呢?小草也许是一些微小动物的家,当你的脚不经意踩下时,对它们而言便如泰山压顶。
慈悲如一棵小草都要呵护,何况对其它众生,甚至是对人呢?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时,曾舍身饲虎,割肉喂鹰,凡夫亦应学习佛宽大的慈悲胸怀。你或许没有佛那样宏大的利他精神,但你至少要对身边的人慈悲 。
用爱与微笑跟身边的人结缘,你的人生也会充满温暖的色彩。如果百年之后,仍有人能热泪盈眶地回忆起你,细数你带给他们的点滴,那你也不枉来这人间走一遭。心怀慈悲之人如春风,吹过后能给这人间留下温暖的气息和勃勃的生机。相反冷漠自私之人如秋风,所到之处是满目的疮痍和飘零。
《慈悲道场忏法》卷一云:“此慈悲诸善中王,一切众生所归依处,如日照昼,如月照夜,为人眼目,为人导师,为人父母,为人兄弟,同归道场,为真知识,慈悲之亲,重于血肉,世世相随,虽死不离。”
愿慈悲恒随你心,好运常随你身。
从今天起,我们都要发慈悲之愿。
愿一切众生具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及苦因;
愿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
愿一切众生远离爱憎住平等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