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了解打坐
了解打坐(五十五)道纪

了解打坐(五十五)道纪

作者: 悦渐 | 来源:发表于2020-07-28 17:50 被阅读0次
惚恍
太上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

本章虽然字数多,但内容比较简单。

仍然是对道的描述。老子用“夷”“希”“微”三个字来说明。“道”——无象、无声、无形。我们无法用人体感官去发现“道”的存在,你不能说某种东西某种形象就是“道”,“道”不是一个可以明明白白确切的拿在手上的东西。所以,我们常常会“惚恍”,对它的体会也存在一种似有似无的感受。我们似乎能观察和体悟到某种规律,任何人事上,顺之则无咎,逆之则事多。但同时也在疑虑着,是否真实地存在“道”,我们无法完全掌握着“道”,无法完全体悟到“道”。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碰”某种运气,撞某一堵南墙。靠着撞墙的痛感,直流的鲜血才能有一些启发,而凭着这种痛感形成的习惯却是僵硬的,难以灵活自如的运用,因为我们只是在形成惯性,没有真正的体悟。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心经》说五蕴皆空,一无所得,行者依此“般若波罗蜜多”心无挂碍,无有恐怖;依此“般若波罗蜜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就是在“有”中看“无”,在“无”中破“有无”。

道无形无相,不可捉摸,故混而为一。这一混之中,不可称之为无,亦不可称之为有,可在有无之中又确实存在。来来去去,周而复始,就像一日三餐,就像夜寐早起……复归于无,也重复着复归于无的过程。

老子说,惚恍。

惚恍,确实是。这是从本体上看,也可以说从“无”里去看。确切有道,亦如是。这是从现象去看,也可以说从“有”中去看。

惚恍之本体,是一个大方向。“道纪”,是具体落实在每一个细节里的,是每一个细节当中惚恍的体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名道纪。”你能够在每一个细节当中确实地执古之道,便有了处理任何事物的根本和准则。从这一点看,道纪之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我们的生命重点应该放在“道纪”与“惚恍”的觉悟之中。心的方向变了,心胸自然开阔起来。观念看不见,却有大力量。

相关文章

  • 了解打坐(五十五)道纪

    太上曰: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

  • 了解打坐(四十四)道 冲

    第四章太上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了解打坐(十)开始打坐

    完结了《禅修前的准备》这一节,那么接下来就进入实战篇,可以坐下来开始打坐。那么真正要上坐的时候又会有一些零碎的小问...

  •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整理时间:2019-04-2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经典整理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

  • 了解打坐(八十四)道之动用

    太上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四十章 本章篇幅比较短,但却揭示了道的...

  • 汉纪五十五

    1 1)初,操在兖州举魏种孝廉。兖州叛,操曰:“唯魏种且不弃孤。”及闻种走,操怒曰:“种不走南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 道纪

    查看它却看不见,把它叫做“徼”;聆听它却听不见,把它称作“希”;抚摸它却摸不到,把它叫做“夷”。这三个是无法去思议...

  • 了解打坐(五十)适可而止

    太上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观察大...

  • 了解打坐(三十)回家

    今天终于坐上回家的车。 回家真是曲折,明明坐高铁不超过两小时就能到,但硬没买上票。还好之前认识一位司机师傅,这才终...

  • 打坐不能见道。另外说说 元音老人

    打坐 打坐是各门各派通用的功法。几乎所有的人,都把打坐当修道。打坐是得不了道的。就算一个人坐的功夫很深,功能很厉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解打坐(五十五)道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thq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