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六班上课,一上课想先表扬几个做得比较好和有进步的同学,下面有几个学生开始窃笑说:老师,你改得好随便啊!我愣住了,什么意思呢?老师,有同学的写得很少的你也给了A+,有同学还没有全部写完也A+,有同学写了很多但只得了B。我觉得我还没有随便到那份上,于是叫他们呈上“证据”,钟同学的,邝同学的都是A+,但写得都很少,的确是这样。刚好我要表扬的就是这两位同学,这两位同学的思维导图清晰明了,只写了本课的重点难点,刚好本课的内容比较少,没必要把一些细枝末节也添加上,再者钟同学是男生中作业做得最好的,理应给A+,这下同学们心服口服,其他刚刚还想看热闹的男生不敢做声了,因为他们的作业品质实在有待提升。另外一些同学还有异议,那邝同学的还没做完,为什么又给A+呢?她的思维导图简洁明了,把最重要的规律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了,即使没有把每个知识点细化,但已经足够充分表达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那为什么写了很多的同学没得到A+呢?因为没有进行知识的提炼,做了很多无用功。这下大家没话说了。也许同学们认为A+只会给作业做得最好的同学,但老师的标准不止于此,还有对待作业是否认真,跟上次对比进步程度如何等等,这项作业是开放的,评价的标准也是开放的,但离不开你是否用心去做了,做了之后效果如何。这件事也告诉我一个道理,看似学生不重视的作业和不重视的评价,但那只是表面而已,学生还是非常关注老师给的评价,即使他们是敷衍了事的作业。对待学生老师心里是有两百个学生,但学生心里只有一个老师,老师给的评价对他们来说就是唯一的,所以要慎重的批改每一本的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