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哈佛笑长
想写这个主题很长时间了。对婚姻这个问题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因为跟广为传播的文章观点有所不同,所以担心写了会得罪人。而前几天我把自己对婚姻的看法分享给一位朋友之后,朋友建议我写出来,对需要的人可能会有帮助。听她这么一说,我决定拿出来写一写。
传统的观念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的父母和我的朋友们,大多都是如此观点。而“门当户对”则是男女婚配主要依据的原则。在诸多的条件中,经济状况成为一条重要的衡量标准,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标准。
在以前的时候,物质极度匮乏,大家的生活都很拮据,对物质条件的重视高于其他条件。就在1960年左右,一碗饭,甚至一个馒头,就可以娶一个媳妇。这种事,真实地发生过。即如现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质条件依然是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民间流传的俗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可谓一语中的。
很长时间以来,这种以经济实力作为评判对象条件的标准,很普遍。它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角度保证了个体在与社会博弈中,尽量占据更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位置,获得更多地生存、生产和发展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说,也是科学的、合理的。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经济都获得了空前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得以摆脱土地,从事更多元的职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尤其是女性,可以在社会大分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并以此实现了经济的独立和半独立。经济实力,即话语权。女性因为经济实力的提升,在整个社会中的话语权逐渐强大起来,也相应增强了自己在婚恋市场的谈判能力。
经济实力的提升,导致原来作为木桶效应中最短的那个板(经济板)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其他的板。此时,再将经济条件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便显得不合时宜了。而是应该考虑更多的条件,如性格、爱好、信仰、价值观、健康状况等。每个人的木桶由不同数量和长度的木板组成。至于每个人需要由哪些木板来组合自己,寻找另一半,这个要因人而异。
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很多,我整理了一下。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赚钱能力、健康状况、家庭关系、容貌、品性、学历、情商、智商、性等。你可以根据自己所关注的点逐条列出来,并给每一项进行赋值。你认为每一项值多少分,就给目标异性进行打分。加总、平均,即是所得分数。另外,这个方法最好先在自己身上用一下,找十位朋友给自己打分。我们做事有时候要靠感觉,当感觉靠不住的时候,就试试这个方法吧。
这两年,通过接触各种信息媒介,我看到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女孩被爱情洗脑颇深。一些微博大V、媒体人拼命迎合人们对爱情的幻想和渴望,让人迷失自我,终至于想象幻灭。像什么,宁愿孤独终老,也不互相将就。又如,女人三十单身,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试问,究竟能有几个单身女子强大到三十以后还风华正茂且愈发昂扬?世间固有奇女子,但很少,多数还是平凡之辈吧。赚钱的是作者,被坑的是粉丝。琼瑶阿姨写了那么多爱情故事,她自己的爱情也并不为人所津津乐道。所以,有些故事听听就算了,别真的去追求。
我们既不要被所谓的爱情洗脑,又要在众多木板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进行匹配。走出去,去偶遇。相亲相上百十来场,你就知道喜欢什么样的类型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就先把不是自己菜的给删除掉。用排除法来选择比较满意的。
关于相亲切忌两种情况。一是,踌躇满志;一是,万念俱灰。踌躇满志者,心气高,非要什么样的不行。这样即使遇到合适的,也很容易错过。而万念俱灰则是另一个极端,最后潦潦草草找个人在一起了。这种态度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另一半也不负责,对下一代更不负责。避免这两个,找到中间的平衡点,离道不远。
当自己是单身的时候,你可以说缘分没到,但我想多数时候你总会不自觉地在内心怀念曾经错过的那个人。其实不是缘分让你们错过,而是当时的你没有谈判的筹码、能力和心智。三十过后,你若有钱还好。倘若没钱又大龄,苦日子才真正来临。那时候你才会恍然大悟用爱情洗脑的骗子真该死。别让自己成为那个满腹牢骚、抱怨的人,现在开始行动,去认识自己,去认识另一半。
加油,期待你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