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隐士”?
1——林栖者: 林中人,山林隐士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唐】张九龄《感遇二首》其一
2——隐君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明】高启《寻胡隐君》

在我们兰溪市作协,有一位当代知名诗人也叫“隐君”。今在兰溪市文联工作,姓林名建红。
在古代,有哪些隐逸诗人词人写了让人细读后难以忘却的诗词。与陆游同时期的蒋捷,就有这样的一首词,它叫《昭君怨》。他这样写道: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到买梅花,买桃花。”
那么,在古时候,高官商贾、贤者雅士又有几对能在一起“偕隐”的夫妻?
有,如越国灭吴国之后,范蠡与西施携手隐形于江湖,可那只是个传说!
赵明城曾在李清照小像上题词: 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但对妻子李清照“为人夜思,为爱愁苦,为情常瘦”的声声呼唤,他并没有放弃仕途功名的追求与金石文字的采集(穷遐方绝域)。
为人夜思,为爱愁苦。大多反映在房间的“红蜡烛”上。试举一例,如《浣溪沙》。李清照这样写自己以酒消愁、空对烛红。“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李清照(1084~1155)曾被后世读者称为“三瘦词人”。哪“三瘦”呢?一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写的是海棠的瘦。二是“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说的是自己身体消瘦。三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说的是自己为情而瘦。
她的“以情而瘦”突出反映在《一剪梅》这首词中: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当然,在李清照七十余年诗意与坎坷交织的艺术人生中,青州十年(1108~1118),也就是赵明诚仕途失意的十年,夫妇两人暂时远离世俗喧嚣,且有爱情、诗书甚至金石相伴,应该算是她人生中最幸福、最安定和最有生活质量的一个阶段。而赵明诚呢?利用这十年时间,与妻子一起致力于金石古籍研究、校勘并整理金石字画、建书库,编书册、录写成书——《金石录》,倒成全了他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家的名号。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夫妇后因政治纷争来到青州生活十年以及赵明诚去世后她的后半生算不算“归隐”,尚有争论。但在她的词中,我们还是能寻摸到一些劝说丈夫远离政治的端倪,离情别绪的端倪。我说离情别绪的端倪,是因为一个人毕竟处在那个社会与时代里头。李清照尽管有些特别,官宦人家出身,夫妻情深似海,文才也胜过丈夫,但南宋是一个礼治社会,妇女毕竟不是当家人,其家庭地位还是从属于丈夫的。
如果说李清照是归隐,主要还是受时代与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国家动荡、政治倾轧和丈夫离世后的流离失所。政治不安定与生活不安宁伴随着她的后半生。也正因为具有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上自己内心至真至纯,对爱情有着非同寻常的向往,她得到了作为一位女词人的所有荣誉,人生的,爱情的,作品的,甚至是道德的。
陈水河整理于2019.5.20早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