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01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
然而,也存在一些例子,为人父母的重心并不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让孩子从小体会不到来自父母的爱。
中秋佳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美好时刻,然而有个朋友却跟我吐苦水,说自己的妈妈并不爱她。
事情起源于近期她家一个表妹结婚,这位朋友的妈妈极尽谄媚地对她女儿说表妹嫁了个好人家。
男方是一线大城市市郊的本地人,家里特别有钱,盖有独栋别墅,结婚喜宴大摆五十几桌。
朋友的妈妈一顿吹嘘炫耀这个表妹嫁得如何如何好,还说作为亲戚去参加那么豪华的婚礼,脸上特别有面子。
这一番言论,让电话另一头的这位朋友心里特别不是滋味,觉得特别膈应人。
情绪上头的她,不禁跟她妈妈起了言语争执,闹起了矛盾。

02
其实,对于很多懂得袒护子女的父母而言,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多无非是轻描淡写说三几句就完了,没必要吹别人的彩虹屁。
表妹嫁得好是她的本事,我们表示祝福就完了,没必要言语锋利地膈应自己人。
到头来,只会寒了自己人的心。
其实,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婚姻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作为外人的我们,看到的只不过是给我们看的物质条件罢了,实际上他们平日里如何相处,我们却无从所知。
毕竟,这个世界上,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多了去了。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评价一个人过得是否好坏,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有房有车。
很多时候,有房有车的人,未必就过得开心快乐。
当然,这不是酸葡萄心理。
只不过是说,日子是自己的,没必要因为他人如何如何而自乱阵脚。
而且,他人过得好,那是他们自己奋斗努力得来的,我们没必要眼红。
他人过得不好,或许有内在不可调和的矛盾,我们作为外人也无权干涉。
生活是自己的,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强。

03
抛开这些因素不谈,很多时候,为人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攀比的心理。
在他们心里,别人的孩子都是如何如何好,殊不知,自己的孩子也不差,只不过他们没有用心去观察罢了。
而这却成为了亲子关系紧张的根源。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父母盲目攀比,会给孩子带来情感的忽视和创伤。
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便会产生“自己不够好”“自己不值得被爱”这些自卑感。
因此,要想改善这种低自卑感的心理状态,父母首先要明白:爱孩子是不需要附加条件的。
全心全意地爱自己的孩子,肯定他、赞赏他,这是给他最好的人生礼物。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