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对《工之侨献琴》一文中金声玉应一词的理解

对《工之侨献琴》一文中金声玉应一词的理解

作者: 知足常乐半瓶水 | 来源:发表于2018-06-19 10:09 被阅读11次

在学校时;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作者用桑树做比;而不用其它的树;当时我的老师简单的说这是作者的权力;他想有什么就用什么;用杨树;柳树做比也不是不可以;我当时就反驳了;理由有如下二条;一;中国古书上有仲春二月;桑间濮上奔者不禁的话;意思是说在春天万物复苏;春间萌动;乃自然之天理;古人因此在春天时把这做为一年中谈情说爱之时;是不被人禁止的;而此时桑林和河边却是一般人的禁地;爱人的天堂;对沉缅于爱情的女主人来说;桑林是爱情的见证;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萦绕以往;思之更痛;桑林是有特殊的无可取代的含义的;二;中国早就是养蚕大国;男耕女织为中国人津津乐道的典型的中国田园生活的代表;而其中的女织是和桑林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用桑做比;也有暗指自己女性主妇地位的丧失;再不是琴瑟和谐;而是零落一人;也以采桑养蚕女子工作的场地,暗指原是男的追女的最终却抛弃了女方,说明是男的变心不负责任。以上两条足以驳倒老师的看法;

相关文章

  • 对《工之侨献琴》一文中金声玉应一词的理解

    在学校时;有同学问老师为什么作者用桑树做比;而不用其它的树;当时我的老师简单的说这是作者的权力;他想有什么就用什么...

  • 对初中课本中工之侨献琴一文金声玉应一词的理解

  • 寓言《稀世之珍》

    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梧桐木,将桐木加工成一把琴。拨动琴弦,琴声美妙,就像金玉的声音相互应和。工之侨很得意,认为这是...

  • 乐官赏琴 年份竟是决定性因素

    元末明初的名士工之侨得到一块上好的桐木后,将其制成了一把琴,送给了朝廷里掌管宗庙祭祀礼乐的官员。官员将琴给乐工检验...

  • 一路“怀念”,一路“珍惜”

    刚刚拜读了 “远近同学”的一篇文章, 文中的几个小故事给了我不少触动, 让我对 “怀念”一词有了全新的理解: 人之...

  • 每日典故:人琴俱亡

    典出《晋书·王羲之列传》。 未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乎子敬,人琴...

  • 2020-11-27

    11月25日,《朱德的扁担》一文中有“心疼”一词,孩子们的理解

  • 关于收纳

    如何理解 declutter 一词?它与 organize 有什么不同? 文中说一部作品 took audienc...

  • 原创《使命重于泰山》

    “使命”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于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侨之耻也...

  • 对“联合”一词的理解

    《教学勇气》第一章第一节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中“好的老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科和他们的学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工之侨献琴》一文中金声玉应一词的理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xa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