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谥不如私谥切2019-01-04

作者: 余东海 | 来源:发表于2019-01-04 09:36 被阅读25次

公谥不如私谥切

清初大诗人王士祯,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 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中有一则《王渔洋之风骨》说:

“渔洋先生以诗鸣海内,而风骨亦自不可及。内大臣明珠之称寿也,昆山徐司寇以金笺立幅请于先生,欲得一诗侑觞。时先生未大显贵,怫然曰:“曲笔以媚权贵,君子不为也。”遂力辞之。先生殁后,门人私谥为文介,洵不愧云。见《柳南随笔》。康祺按,新城得谥出乾隆间特旨。自易名文简,而私谥无人复举矣。”

王士祯门人私谥为文介,后来乾隆特旨谥文简,这是特谥。凡由皇帝不按谥法之例而特旨给予的谥号,都属于特谥,也属于公谥,公谥的特例。乾隆三十年,乾隆帝与人谈诗,谈及康熙时著名文人王士禛:“绩学工诗,在本朝诸家中,流派较正,宜示褒,为稽古者劝。因追谥文简。”(赵尔巽《清史稿》)

文介文简都是上谥,但在清朝,文介这个谥号的品级远逊于文简。光绪时,大学士阎敬铭因反对挪用军费修颐和园,被醇亲王奕譞忌恨,阎死后,“邸怒犹不息,拟不予谥。查本朝大学士恤典无此例。内阁拟字,圈出文介。在上意,为非佳名,故予之。然公之耿直,虽百年犹一日也。”(刘体智《异辞录》)掌政亲王欲夺大臣之谥而不得,便在谥号上捣鬼。

乾隆特谥的谥号文简,品级虽高于私谥文介,其实不如文介切当,更能凸显渔洋先生的风骨故。谥以恰当为美,这应该成为行谥原则之一。2019-1-4余东海

相关文章

  • 公谥不如私谥切2019-01-04

    公谥不如私谥切 清初大诗人王士祯,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 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中有一则《王渔洋之风骨》说:...

  • 谥号

    含义、规则、种类(上谥法、中谥法、下谥法、私谥)、发展 一、含义 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长短字数不定...

  • 明无恶谥非常态2018-12-27

    明无恶谥非常态 郑樵将谥字分为上中下三类,上谥即善谥褒谥美谥,中谥即平谥,下谥即恶谥贬谥丑谥。但明朝无恶谥,故明人...

  • 平心静气见功夫2019-01-13

    平心静气见功夫 异议、争论是难免的。历代王朝依礼公谥,也往往争论不休,相持不下,何况私谥。只希望异议争论的时候,勿...

  • 生谥2019-01-01

    生谥 生而给谥称生谥,是非常特殊的情况。张岱《夜航船》说《谥》: “太公周公相嗣王,始作谥法。人主谥始黄帝。加谥至...

  • 郑樵“三谥”的调整和补充2018-12-26

    郑樵“三谥”的调整和补充 郑樵《谥略》将谥字分为上中下三品:“上谥百三十一,用之君亲焉,用之君子焉;中谥法十四谥,...

  • 谥变2019-01-01

    谥变 在谥法历史实践中,上谥中某些字的品级,会因时因地而有所改变或下降,从上谥降为中谥。例如惠字,《周书谥法解》曰...

  • 贞简二谥谁更美2019-01-09

    贞简二谥谁更美 历代谥法的谥字先后排列,可供参考,不可执为高低优劣的定论。何况谥法版本不同,谥字排列亦不同。故谥字...

  • 娱乐至死的晋灵公

    古代谥法中,“灵”字是个恶谥,如果某个君主死后被谥为“灵公”“灵王”之类,那么基本可以断定这个人生前不怎么样。“灵...

  • 上下结合的双字谥2019-01-03

    上下结合的双字谥 一般来说,上谥用于可敬的人,圣贤君子;下谥用于可恶的人,小人败类;中谥用于可怜或无后的人。双字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公谥不如私谥切2019-01-0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xh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