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不知谁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老人越来越自私,你有没有遇到过?看了半天这个问题的好多回答,基本都是在声讨老人的檄文,要么是声讨自己的父母,要么是声讨公婆,谴责老人都有这样那样对不起自己的事。刚开始看时,感觉有的人说得还在点理,可越往后看,越感觉不对劲,总有一种老人是子女的前世冤家一样。
关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这样的:
父母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他们辛辛苦苦一把屎一把尿将儿女养大,从儿女上学受教育到结婚成家,父母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财力和物力。本想,儿女们成家了,有了自己的事业,就可以好好休养一下,过好自己余下不多的晚年生活,可是,他们又不忍心儿女劳累,还想着为他们照看孙子、做点家务,以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有的甚至生活费都不让孩子们拿,全是老人贴补。
父母爱孩子是本能,中国很多父母都是以儿女为中心活着,付出那么多,孩子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付出,并且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付出,完全没有一点感恩的心。父母最大的悲哀:付出自己的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网上有这样的一个帖子,一网友吐槽自己10岁的小侄子。说小侄子不仅成绩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这个孩子觉得自己太优秀,就嫌弃自己的父母配不上如此好的自己。孩子说自己的父母太穷,只开得起十几万的丰田,他的同学都拿着iPhone7,自己却只有儿童手表。如此优秀的孩子,竟因觉得自己优秀而嫌弃父母,真实上演了一幕“狗嫌家贫,儿嫌母丑”的闹剧。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这个小组有个让所有父母感到心惊肉跳的名字:父母皆祸害。小组中是一群深觉自己受到父母伤害,而选择站在父母对立面仇视父母的人。小组里有些网友抱怨父母对自己的穷养,有些人觉得因父母太穷,而令自己无法进入上层社会。他们的言语中充满对父母的怨恨,让人看了都深觉寒心。
许多中国式父母都在不知不觉中培养白眼狼,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却培养出一个个“受之无愧”的孩子。“受之无愧”是指孩子觉得父母所有的付出都是应该的,如果哪一天父母付出的不够多,孩子便会心生怨恨。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最终会变成一只白眼狼。
已经结婚成家的儿女,如果还整天埋怨、嫌弃自己的父母,那说明小时候父母没有教你学会感恩。如果你也做了父母,为了不让你的孩子以后埋怨你,那你一定要教育你的孩子学会感恩。
因为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从自我的世界里脱离出来,他们才能够感受到他人的不易,更容易生出同理心,人际关系也才会更好;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更加快乐和幸福。不知道感恩的孩子,父母为他付出的再多,在他眼里都是常态,一旦他眼里的常态被打破,就会心生怨恨。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调查显示,懂得感恩的人患抑郁和焦虑的概率更低。不懂感恩的孩子,最后总会感觉失望和不满。让孩子学会感恩,让他心存感激地面对这个世界,学会爱他人,这不是父母的自私,而是对孩子未来生活的远见。
父母如果上了岁数,就尽量学会包容他们吧。父母只要能动,一般来说是不会麻烦孩子们的。除非身体不好或超过了7、80岁,实在没办法了,才不得不去打扰和麻烦儿女。自己的父母可能好些,而能对待公婆或岳父母好,这就需要一颗宽厚善良的心了。虽说公婆或岳父母无法跟自己的生身父母相比,但他们是爱人的爸妈,爱屋及乌,爱人的家人就是自己的家人。
良好的心态决定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决定家庭的幸福!切记,处理好婆媳、翁婿关系关键在于做晚辈的媳妇和女婿,即使做不到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那样对待公婆或岳父母,也要学着跟他们相敬如宾。一般来说,人都是互相尊重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你拿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不可能感受不到。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年轻人知道,每个人都有老的那天,将来都可能做公婆或岳父母,谁能保证说自己以后就能做得非常到位没有一点闪失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