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做专业的班主任到做专家型的班主任

从做专业的班主任到做专家型的班主任

作者: 艾岚zhongjie | 来源:发表于2019-05-02 11:17 被阅读0次

      2016年7月,我进入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名班主任培训系统。我当时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让我做一名专业的班主任,在工作中明明白白地教书育人,不要勤勤恳恳地毁人不倦就很满意了。

      那么通过三年的系统培训,我是否达成所愿了呢?我个人自评是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

      在这三年里,我听了20多位大学教授的课,不少于5位一线班主任的经验分享,还去哈尔滨、兰州、银川等地考察学习。确确实实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认知,也撑大了格局。我把所学运用到我所带的班级,整个班级生态氛围积极上进。那么我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呢?

      1.打造高效的班级管理团队。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特别敬业的老师。我生怕我带的班级班风不正,学风不浓,所以我对自己的班级一点都不敢放手。大事小事,事无巨细我都亲自抓。我特别累,学生也特别烦,并且他们还置身事外说东道西,对班级,对老师都无所谓爱和付出。自打听了教授的关于如何管理班级的课,我返身在教室把理念落地,着手建立班级管理团队,把每个学生都卷入到班级管理中来,把班级还给学生。学生做了班级的主人,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非常高,我也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了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备课、读书、写作。自身能力提升了,做法也更专业了,班级管理进入了良性循环,我体验到了做专业班主任的快乐。

      2.建设滋养学生心灵的班级文化。团队建设好了,班级管理可谓井井有条,但人际之间总是存在不少的摩擦,学生的生命姿态并不美好。还是因为受到“班级文化建设”课的启发。我分别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核心价值观、班级愿景、班级灵魂等途径系统地建设班级文化,把每个学生都置于积极上进,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中,长期熏染之下,班级生态就呈积极的生长状态。

      3.开发生命课程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五年前我是没有课程意识的,虽然也做了不少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事情,但到底不系统,效果虽然有,但不明显。通过培训,我明白了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必须有课程意识,并且还能根据班情开发适合学生成长的班本课程。于是我读了大量的关于课程开发的书籍,根据我所服务学校的校情,以及我所带班的班情,开发出52堂“男女生生命成长课程”。这52堂课甫一出现,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觉得每堂课都给了他们需要的东西,并且很有趣,也很有料。

    在这三年里,我还在《人民教育》等核心期刊发表了近10篇文章,在省市报刊上发文30多篇,出版3本教育专著。通过三年的学习,我确实达到了“做一名专业班主任”的预期目的。

      但是,最后一次培训,也就是2019年4月23日上午,我听了李季教授的课《班主任的专业自觉》,我突然觉得只做一名守住自己教室耕耘的专业的班主任是不够的。广东省教育厅花那么大人力财力来打造这个培训平台,把我纳入到这个平台培养我,我却只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必须继续成长,即便这次学习结束就意味着结业,但我也绝不会就此结束我的学习旅程,因为,我要做一名专家型班主任!我必须有这个使命和担当。

      做一名专家型的班主任当然不能只有解决问题的实操手法,还需要搞明白实操手法背后的理念。也就是李季教授说的,需要找到自己的“紫色奶牛”。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紫色奶牛”么?

      首要的是读书。读心理学大家的书,读教育大家的书,特别是源头书,还要进行跨界阅读,跳出教育看教育。只要愿意读书,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紫色奶牛”。

      其次是要写作。《教师博览》主编方心田在一次讲座中说道,写作是思想的裸奔!我蛮赞同这个观点。教师不写作,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不会增加教育的勇气。要想做专家型班主任,更是需要将学生成长的案例进行梳理、研究,找到理论支撑,才能形成系统的专业思维。

      最后是辐射引领。专家的作用就是不仅要把自己手头的事儿干好,还要引领身边,乃至更远的同行成长,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最终能不能成为专家型的班主任对我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我看重的是追求结果的那个过程。过程能让人变得聪明睿智,变得理性专业,变得高度自觉。

      这次学习,观看了各位同学的成果展示,也听了三位教授的讲座。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与思考,我想得最多的,便是我的后续成长,即如何做一个专家型的班主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做专业的班主任到做专家型的班主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ycn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