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时间,安静下来,整理旧物。单曲循环着МакSим的《Трудный возраст》,亦是可以让自己放心阅读。失眠的夜晚一直都在,特别是在自己特别清醒的这几天。记得妙手仁心中的Frances会用一场场的bowling去享受失眠,并最终邂逅了至圣至美的Paul。与我而言,失眠亦不再烦躁,因为可以阅读、写字和思考。Jerusalem的游记仍旧空白,没有了人催便也开始懒惰。阅读与旅行,可以说是我秘密的出口,只有在路上,在阅读,才是最真切的偷欢。一直在赶着《其欠马扁》的篇章,可每次打开文档却是欲言即止,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大概不会有从未撒过谎的人吧,每一天我们都会生活在巨大的谎言中,只要不是身处漩涡,便亦怡然自得。自欺欺人,也仅此而已。其实谎言并不与欺骗同义,可一旦谎言出现,也便有了“你这骗子”“你居然骗我”的衍生。至于伤害、欺负、可怜也都被牵涉其中。残忍也随之而来。写一本书,会有着一种孕育生命的体味,虽非女子之身,却也身陷囹圄。没有抄袭即是保证血统纯正的唯一源泉。写到写不下去的时候,总会想,既然再怎么都不符合理想,还是会有坚持下去的理由。
刚刚看完《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又去看了一遍电影,甚是喜欢。很庆幸海莲会遇上弗兰克这样的绅士,也心痛着其中两人未能相见的遗憾。想做剧中的海莲,也在期待会有自己的女版弗兰克。有人说这是“爱书之人的圣经”,可见我也是爱书之人。然而,我也相信,看书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毕竟再过4个月,就不再是一学生。将要踏进社会,为了生计。有人会惋惜我考研的分数,劝说倘若选择调剂,也会有不错的归宿,这样便也可以再念三年,甚至更远。其实,当初自己的执着,就决定了现今的选择。不是说分数不够满意,而是已尽全力。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当深爱之人离你而去,你会不会在第二天与一个媒妁之言的她盟定三生。我打心底是不愿意的。假如结果我真的去了,那亦肯定非我随愿。那一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听别人用时自己总在戏谑,当自己脱口而出的滋味,亦有呼天抢地尔的呐喊。继续求学也罢,选择就业也罢,书,是一辈子的朋友,而阅读,是一辈子要做的事。
写了很多,却始终没有找到逻辑的切入点,零零碎碎。离开了写作的模式,便只能承认这是随笔,如果可以随心所愿地写,那就根本不用理会想要迎合谁人的口味。自己舒服了,才不会有所谓的羁绊。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做一些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不做和做是同样重要的。任何的选择,只要你去找,就不会没有理由。
来到了2013,也终于到了自己的“春劫”。Mami不再玩笑般地试探有没有女友,而是一本正经地批准“这个可以有”,奶奶也在上香时祈祷着上苍眷顾我的工作,很多以前被禁忌的事,诸如喝酒、抽烟、晚归,都被一一允许。并非家教甚严,而是以上的一切都不会再换来唠叨了,终于,自己有了长大的感觉。我一直说自己二十多岁的年龄,却有着四十多岁的沧桑,但自己也明白,这仅仅是一句玩笑。当到了四十多岁的年龄时,其实,会不会有二十多岁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我是一个文字世界的成人,在写作中可以经历生死,但现实的世界,谁又知道我是一个多么地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小孩。除了卖萌,我有一切童真的特质,只是,在我一个人的时候。很多人在问,为什么你的文字总是传递着淡淡的忧伤?甚至有女子的某些特性。是不是这样就文艺了,就极具煽情了。自己无法回答。其实,如果是为了某一目的在写作,那我的文字就是一堆垃圾,既然是垃圾,那为何还追问在变成垃圾之前是什么宝物。话说自己一直自诩是文艺青年,孰不知便是为了遮掩一颗丑陋无比的心。我会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的虚伪与虚荣。因为24岁之前,我在为别人而写,如今稍微懂了些羞耻,提升了一些精神境界,也不再单纯地为了稿费,就开始写自己的文字。我感激自己过去的24年,在祖国的每一个省份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印记,跨越了三个大洲的19个国家,出了一本属于自己的《囚徒》。仅此而已。可以说,我用生命中的前24年对得起自己,而接下来,我将用剩下的时间去对得起父母和家人。如果有机会,我当然希望可以更好地对得起党、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如果没有这样的能力,那我只想对得起爱我之人和我爱之人。很抱歉地说,一直被自己奉为圭臬的“优秀是一种习惯”,也会被“做最好的自己”所替代。我坚信“天下为公”的伟大,但同样希望每一个人会尊重的自私。自私或许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如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些许自私的话,那如何分辨世界的各种优劣?历史告诉我们,革命与生存都是天性。如果我自私了,能谅解的,甚是感谢,不能的,请在背后骂我,谢谢。
刚刚接了一个电话,还是没忍住推辞了聚会。在假期中,总会碰到的。不是不愿,而是不敢。也不是不喜欢,而是不习惯。 “世上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这是考研后看的一部电影让我记住的唯一一句台词。我时常都想起旧时的发小,可如今除了DL,能找到的真的不多了。当然,我有N多的同学,N多的狐朋狗友,亦有三两知己,红蓝颜俱佳。假期回到家,我们始终愿意和高中的同学做伴,一起回想时光荏苒,再看细水长流。青春的发育期决定了高中的三年,会影响自己的一生。每个人在那时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团体、小帮派。其实,人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孤独。我也不例外,当初的“三剑客”竟被人“三贱客”地叫了三年,居然还乐不彼此。有人问我,如果让你重回过去时光其中的一年,会如何选择?那我肯定会毫不犹豫,高二。至于原因,当你自己翻开相册慢慢傻笑时,你便知道了。毕竟,那些年,可能真的会有你的柯景腾或者沈佳宜,反正,我有,哈哈。一个人周围的圈子可以很大,大到5个人相联系就可以触摸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可以很小,小到两个闺蜜躺在床上,就可以把全班的绯闻过滤一遍。其实,如果你想见某人,便会不顾刀山火海,如果你不想见某些人,便会如我一般,把自己藏在角落,以至于被人问起是否移民出国。或者不是不愿意去见,而是害怕去见。能走进心里的始终可以用一只手掌数完,不信,你写个名单,只要把不是同等地位的名字花掉,便知真假。只是测试,与伤人无关,不过这样的道理,每一个人都会明白的。当你想起某人时,倘若你不禁地15°扬起嘴角,就请继续回忆吧。如果你出现了45°仰望天空,然后泪流满面时,就洗洗睡吧!相见不如怀念这句话,便是你始终没有放下。很多人都喜欢《好久不见》,既然喜欢,那就大声歌唱吧!没有原因地犯贱,便是你真的深深投入过。有些感情,是应该望而却步的。
必要时,我们经历的那熟悉的陌生人都会被记忆再选择一遍,有些人变成了一个号码,有些人变成了一首诗,有些人变成了后来。
有些未曾发生的东西,反而会更完美。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