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发奎的回忆录里有这么个故事:北伐时期,在江西,因为孙元良违纪违规,战斗中率先逃跑,使蒋介石非常生气,气得决定要枪毙孙元良。孙元良非常努力的争取到一个和蒋介石通电话的机会,在电话里,孙元良是这么说的:
我,孙元良在此向校长报告。我跪在您面前,你下令要枪决我,是应该的。我活着是您的学生,死后也永远拥护您。
蒋介石听后,于是下令推迟行刑。后来,蒋介石秘密把孙元良派出国,去日本。再后来,孙元良回国,蒋介石再次启用了他。
有人说是孙元良口才好,碰巧又赶上蒋介石心情好,才侥幸逃得性命,其实,从根本上看,其实是因为孙元良非常清楚自己和蒋介石的的关系,作为黄埔军校一期的骨干学员,正因为明确了关系,才得到了活路。
比如这次电话里,孙元良既没申辩,也不谈理由原因,只是强调了双方的关系: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我就是你身上的一块肉。你现在要杀我,就是割你自己的肉。正是这忠心耿耿的态度触动了蒋介石,更让蒋介石记住了这位学生。
当然,孙元良后来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人送绰号“飞将军”,始终可以保全自己,升官发财。淮海战役(国军称:徐蚌会战)之前,曾和孙元良在上海南京战场并肩作战的宋希濂在调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前,一听到孙元良在徐州当兵团司令,便明确表示坚决不去:“孙元良我是深知道的,是个把个人看得比什么都高的人,我无法与他共事。”可见其名声在外,但在保全自己的方面,孙元良确实出色,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校友里硕果仅存的一位,更是得以善终的最长寿的一位,2007年去世时享年103岁,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善于处理关系问题,能够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关系,确实是很多人无往不利的关键能力。但过于依赖关系、依赖资源,缺乏有效的制度建设和行事规则,也是很多组织走向崩溃的根本原因。可以说,蒋介石通过“兼并”建立起来的国民政府便是一个例子,善于各种搞关系的老蒋终于还是没能在大陆坐稳,这也是“人治”的根本局限。
201902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