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幻聽

相逢恨晚吗?我想也不全是这样。
我不知道我跟你的故事该从何说起,严格意义上说,我们是网友,因为简书上《喜欢与合适哪个更重要》的文章认识。跟其他人的评论一样,你也是认为喜欢与合适可以兼得。
当时我们还轻松的笑着聊着觉得这种命题像是很深的辩论会。也是在那之后,我们互加了微信。只不过微信上的我们反而没有怎么联系。
一个月前某个朋友圈的互动,突然就回到了刚加微信时聊得很有意思。想想那时还是我打趣着让你换头像了,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还真的换了。
聊天的过程就是从不认识到互相了解,一点点的知道对方的事情。
例如我开始了解到你是程序猿,会做饭,喜欢读书写字写文章,包括今年开始坚持的健身。而我们大抵也是因为喜欢写文章而认识。
你对自己有很明确的规划,并且在一步步的进行中。应该说你是我欣赏的类型。
听你提起考研那时候的压力山大导致考试前就发低烧,直到考完后大半个月才慢慢好起来。你执着的坚持考研只选武大接连两次考不上,明明可以调剂的你却是坚持着不将就。我想,考研这件事你应该很遗憾。
最后想做学术研究的未来还是赶不上变化。现在能够轻描淡写的提起过去的那些事,在当时看来不知道是多难过的一道坎。
你说你这么要强,什么都可以会,但就是不会追女孩子。
不会的编程语言可以学,但是不会追女孩子还真是一件麻烦事。
她是东北妹子,而她拒绝你的半个小时前,我们刚约了下班去吃东北菜,在那之前的你还说想试着学做东北菜。愿意为她洗手做饭的人怎能不幸福?
可能是你太心急,也可能是她本来就把你当普通朋友,最后你们还是没能在一起。
反倒是你跟我说起,她的拒绝让你感到如释重负这般话,也不出我的意料。你还没做好两个人在一起的准备,如此心急的找女朋友也像是任务般的去达成,迫于压力而做的事情反而适得其反。
那时候认为喜欢与合适二者应该兼得的你现在却为情所困,甚至也认可了选择合适才能走到最后这一说法。
你曾问我有没有去过北方,我半开着玩笑问你“北方在哪里”。虽然是调皮,但这20年来,真的是扎了根稳当的在广东长大了。远方有我未见过金黄的秋天和飘雪的冬天,正当年轻时不去实现岂不遗憾?
我很羡慕欢乐颂里的安迪跟老谭。对安迪而言,他既是最好的老板,也是人生中最值得信赖的朋友。
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安迪将自己的身后事全权交给老谭处理。安迪说:“如果有一天,我像我妈妈那样了,你可以代替我,做所有的决定”。虽然这一切对老谭而言太过残忍。但老谭是安迪最信任的人,她可以放心的把所有的事情交给老谭。
我没有安迪那些跌宕起伏的经历,也没有她的精练能干,我有的不过是一些自认为的烦恼,而我的身边,缺少一个能像老谭一样无话不说的好友。
你不必成为老谭,我也不是安迪。我只是羡慕他们铁一般坚固的友情,也羡慕陪在安迪身边至始至终不离不弃的老谭。
台剧《我可能不会爱你》里的李大仁曾对又青说过我不可能会爱你,换来了她的一句谢谢,感激不尽。
他和她曾经拥有一种游离于亲情、爱情、友情之外的"第四类感情",被称为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
如果他和她最后不是发展成为恋人的话,他们的友情怕是要让很多人仰望,望而不及。而这也验证了我们常常听见的一句男女之间没有单纯的友情的话。
虽然很不愿意相信,可现实中成为蓝颜知己或是红颜知己的寥寥无几。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知道得太少。
我很庆幸遇见了你,也很庆幸我们能够像相识多年的好友一般畅聊。虽然我比你想象中的年纪小了不少,可却能够没有代沟的聊天。
可能是因为你我工作就在附近三公里以内,也可能是因为我们同在互联网行业,聊得来的话题有很多,即便是见面后也不显尴尬。
我们在性格和生活态度上的相似所以互相吸引,也因此相互交换了许多不轻易向别人提起的过去。
我也曾经担心如果彼此了解更多之后,是否还能够像原来那么好?但想想何必想那么多平添烦恼了,活在当下过好现在才最重要。
世界这么大,能遇见,不容易。
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私自转载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