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说

作者: 王鱼宴 | 来源:发表于2019-03-22 20:34 被阅读8次

2018年拖着疲惫的身子在丛丛雪花中渐行渐远,岁岁更迭本会带来的悲伤没来得及发酵就被2019年的钟声敲散了。

按照往年的惯例,跨年夜用来梳理自己的一年计划再好不过了。我“挑三拣四”地把目标的后面打一个不甚确定的勾,再满怀愧疚地对几个“常客”视而不见,才能在读书这一栏画上大大的一笔。想起自己以《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美国作家艾德勒与范多伦对读书的理解和自己读书心得一一印证的场景,倍感好玩。这种茅塞顿开、如瀑击石的情感,瞬间把我拉扯回读第一本书的幼时。

我的父母属于知青,学历遗憾止步于初高中便匆匆投身于建设了。虽然两人的文化在多年时间的磨砺下仿佛也结了茧子,但母亲总对我提起的话是,不能吃没文化的亏。老人常说吃亏是福,但文化的亏可是会吃一辈子的。那个时候的工资普遍不高,父母也是有心无力,尽管盼望我“观书有感”,但却早早有了宋濂先生“无从致书以观”的难题。

所以,这么多年我这“两脚书柜”掉的书袋多是“蹭”来的。

读书人的事算不算偷先不提,倒是蹭书本事的提升尤为可观。我蹭的第一本书是我妹妹的《史记》。翻开扉页映入眼帘的几个字真是吓了我一跳——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那时的我还不知鲁迅先生与屈子,但这“绝唱”二字立马让我升起阵阵拜读的“小确幸”。懵懵懂懂,战战兢兢,再看第二页又是八个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这八个字算是奠定了我对书籍的态度了。赠我如玫瑰,于公留余香,赠君如玫瑰,于我留余香,一句话仿佛在历史的背面把精神传承下来似的。

见多了古文,仿佛就偏了“科”,有了种重古轻今的古怪毛病。在读诗、读文言文上尤为明显。此时正好是上初中,“小”读诗书的我总算是有一展身手的机会了,虽然没有破万卷,但下笔也不犯嘀咕。一篇文章下来,先和李白对饮,再看岑参梨花;伴着秦观的词句,唱着汤显祖的小曲。词美,诗美,美不胜收;景妙,人妙,妙不可言。再读现代的文章,这句子好,可怎么总觉得不够好,这词巧,就是觉得不够巧?

几年下来,坐实了“两脚书柜”的名头,把名家的句子搬来搬去,写作上倒是没什么长进,质疑大家的能力却可笑地增加了不少。一篇、两篇下来,语文老师诊出了我的毛病,辞藻堆砌了层层楼阁,读起来真爽,再仔细一看,原来就是个头重脚轻的蒲公英,风一吹就散。现在我还记得老师那句,散文还讲究个形散神聚,你这是形散——神也不聚,知交好友也总会拿出来晒晒这旧谷子,脸刷地就绽出红晕。

说到底就是没有根。

读书就像是扎根的过程,而扎根,是个技术活。农民种水稻扎根靠的是娴熟,磨练技巧,在文章上就要像老农一锄一锄挖了。问渠哪得清如许?就要一直挖到泉头活水了。

文字看起来很飘渺,如风如沙,等我真的努力攥在手里又感觉很奇妙。挖掘的过程确实有点枯燥,但这几尺伏案的桌子,还真挖出了宝矿。山阴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有一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读罢非要调息心情才能言语。天地苍茫,孤寂至此,不费笔墨,直抒胸臆。我不禁为这白描拍案叫绝。再想起平时一贯不喜好的外文书,两相结合,方知原来是自己的格局小了,眼界窄了,拘泥于一字一句的辞藻,没有放眼通篇细节之精巧,就像契科夫《变色龙》中几次大衣的穿戴的描写、白居易《问刘十九》的“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无比自然,就如同世界本就有此一物,分毫不见我那种“引以自豪”的文章中的牵强附会,看得的我心潮澎湃、心神往之。

未见其言语华丽、惊艳,但见其结构精巧,在素白的故事里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回想起来心思起伏不定啊!

抱着这个发现的我本像是守财奴般,正偷偷独贪这份乐果,钟摆猛地弹向了2016年。我上了大学。贪恋书籍的我终究要直面没有时间的恼人问题。

今年我的书单中有一本《怎样读好书》,入手的一瞬间欣喜若狂。书里搜罗了胡适、蔡元培、林语堂和丰子恺等大家、名家的读书心得。熟练地翻开扉页,又是只有一句话——无目的读书是散步而不是学习。质疑的毛病突然又不安分起来了。

当然,我还是有些不同意见的,读书可以是有目的学习,当然也可以漫无目的的散步,更别提杨绛先生的“串串门”了,读书本来就是私人的、亲切的事。散步比较简单,我们谈谈学习。

学习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只是问读书,还可以问人生,更可以问自己,学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答案,学你自己的、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书籍反应了一个人在世界上几乎能预见的所有事,美玉在前,再去白吃苦头,只能说还是读书不够罢了。书籍的阅读是这个世界上性价比最高的找寻答案的方式。读书之必要就是读书,读的书越多,能读得书就愈多,我们始终是为了多读书而读书的,那这么多的书,又是哪些呢?

带着问题,我去问认识的所有人,我应该看什么样的书呢?他们回答,又似乎很普通,一概是“鲁巴毛,郭老曹”等等,我再去问为什么,他们的答案又惊奇的一致——因为好,但却说不上来。

这一刻心神为之一颤,仿佛当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样。薪火又传到了这里。读书一事若脱靴瘙痒、碎冰止暑,好不痛快,更深层次去看,我们应该读的是的深邃之思想,永存之智慧。那些在历史中熠熠闪光的的东西,如荒原般的火把传递,并将一直传递下去。我们从中获益,并承担着赠人玫瑰的责任。一阵责任重大之感袭来之际,方觉浅尝书籍就已经掉进这最大的病症——书瘾中了,仿佛《西游记》第八十一回金鼻白毛鼠的陷空山无底洞,这瘾,怕是爬不出来喽。

已在公众号   匹夫说 (ID:pifushuo)申请原创发表

侵权立删。还望尊重作者得一颗真心。

相关文章

  • 书说

    总是喜欢到图书馆借来各种各种各样的书回来。有的看过,有的还没看便还了回去。但是下次,还是会把一些不会看的书借回来摆...

  • 书说

    少时,不好学。师以杖击之,亦恐其责问,复拾书睹之。余之性惰,喜闻旁人之事以怡然自得乎。凡阅书者,盖有识之士...

  • “书”说

    听书打卡30天,今天顺利完成。又是一次突入其来的神秘打卡事件。写些什么纪念一下,也补上27岁生日的文字打卡。^_^...

  • 书说

    2018年拖着疲惫的身子在丛丛雪花中渐行渐远,岁岁更迭本会带来的悲伤没来得及发酵就被2019年的钟声敲散了。 按照...

  • 书说

    书的自述 经过写作者手里的笔,由印刷排版工人把这些鲜活带有情感色彩的字一个个印在一张张洁白的纸上,再装订成...

  • 书说

    怎样提高写作水平? 读书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怎么在家里游大海? 读书 学海无涯苦作舟 不会写诗怎么办? 读书...

  • 说简书

    11月初,受老友的影响,也玩起了简书。 简书,说好听点是在搞文学创作,说孬点是在玩文字游戏,自娱自乐。我便是后者。...

  • 书说至此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于11日下午三点三十分因病去世。”下班时分,这则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震惊之余,更多的是惋...

  • 说简书

    简书给我的印象是冷清。简书人好像很高傲,而且冷淡到怪怪的!

  • 说简书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吧,简书对我而言,一片空白。一个偶然的相遇,在老乡群里面,我遇到了我从未谋个面的家乡人。一个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bhd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