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台湾的缘由,要追溯到大二时,我读了一本书,叫《南开花事》,里面提到了台湾野百合,自然那首《野百合也有春天》也在我的心头萦绕,朋友在旁说出了我的心声,这辈子一定要去一次台湾。
于是我开始关注学校港澳台办公室的出境交换通知,有短期交流,也有学期交换,评估了一下自己的能力和时间规划,我便自己做主,报名了学校与台湾高科大合作的春季学期交换项目。
生活方面
学校安排的宿舍条件很好,2人间,有独立卫浴,有阳台。不过台湾的水电资源很稀缺,计费标准较大陆贵了一倍,也让我们在细节处就要养成珍惜身边的资源。
此外,也许是因为曾经被日本统治过的历史因素,台湾仍然留有很多日本的生活习惯,比如垃圾分类、餐馆开放定时等等。
要说台湾的特点,用当地人的话来说就是两个吃到“饱”:手机流量吃到饱和自助餐吃到饱,此外,我想加一个——便利超商多到饱,因为在台湾,基本每相隔1公里就会有一个24小时连锁便利商店,比如全家,Seven,OK等等,屈臣氏和康是美这样的日用品连锁店也遍布大街小巷,人们的生活也因此省去了很多麻烦。
虽然有诸多的便利商店,但台湾也有让我们不适应的地方——这里的电子商务很不发达,我们习惯的团购低价,送货到家,以及外卖服务等等在台湾几乎很少存在。究其原因,网络支付在台湾并没有普及,人们对其安全性心存疑虑,加之需求性不强,于是也就让我们这些陆生吃点苦头了。
人际交往上,台湾的民众很乐于助人,会非常友善地帮助陌生人解决问题,时常把谢谢挂在嘴边。在社会公德方面,从公共交通中的博爱座,公共设施中的公用轮椅和健身设施,电梯上人们在右侧井然有序排队,左侧供他人前行的细节中都能体现出来。
此外,台湾老龄化严重,但全民健身风气浓厚;台湾庙宇极多,在神明的生日和传统节日一定会举行祭祀典礼及相关活动…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学习方面
我在本校是会计学专业,来到台湾学习的是金融,因为我们熟知的很多品牌,比如娃哈哈、统一、华硕、富士康(台湾称鸿海)等等都是台湾的企业,所以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在我修习的六门课程中,有两门课程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
一是英语,台湾的英语课堂是开放式的,老师会通过提问给予加分卡,并穿插头脑风暴和视频分享,时而会用一些有意思的小测验来引起同学的兴趣。每次两个小时过去,我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是经贸问题研讨。当时老师给我们讲了经济法的专题,其详尽程度和理解深度确实令人收获良多。
此外,台湾很多课程都以做报告为期末考题,就是我们常说的presentation,但我个人感觉更有一些speech的意味,每一份报告都要讲够时间,而且有老师刁钻的提问,更讲求小组合作、思维逻辑、出发点和结论的得出过程
个人总结
来到台湾100天之后,我进行了两次一个人的环岛旅行,一次爱豆的地点巡礼,和三次的报告体验。每次望着高雄上方的天空,我都在感慨自己很勇敢地做了这个决定。每次从图书馆出来看到山下的万家灯火,我都在回味这三个多月来台湾带给我的感动和思考。
曾记得柏杨在台北的家里,听到白岩松问他,您最后一次回大陆是1998年,一下子又7年的时间没回去,有没有打算再回去一趟?
柏杨说:人是月是故乡明。还是看一看,也不知道这一辈子还能不能看。我85岁了,如果阎王爷要问我“你能想活多少岁?”我就是没有脸应对。我说我要活到中国的和平统一,这个话确实。但是我盼望就是这样。
柏杨去世两年后,骨灰被埋葬在家乡河南新郑
虽然台湾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落后于大陆,但在人的内心深处,仍留有最质朴的空白,那就是期待两岸统一的乡愁。让我们了解真实的台湾,让他们了解真实的我们,也许是我们当下力所能及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