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被苹果帝国的强大产品折服外,还被CEO圈粉了。
现任苹果公司CEO库克曾经说过,“我每天、每周、每月、每年都在思考三个问题,并把它们放进三只水桶:人、战略和执行。”
我觉得,战略是依据市场趋势、竞争对手、政府政策三项要素制定出来的,而战略制定和执行落地的主体就是人。因此,最重要的因素是“人”。

多么通透的CEO,已经把我们HR的活干了。不得不让我们更加贴近业务,与业务绑定,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
这也是所有CHO在思考未来人才战略的过程当中,人力资源工作者重点要关注的三个关键词:人才供应链、关键岗位策略、培养基地。
关键词一:人才供应链
人才供应链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直接目标,可以说,人才培养工作是通过对人才供应链的“数量缺口补充+产品品质打造”,来支撑公司的战略和运营指标落地的。
足够的人才,就是人才的数量问题(有没有人);合适的人才,就是人才的质量问题(好不好用)。
快速找到合适的人才以组建起持续的、有战斗力的团队。这,就是人才供应链。
关键词二:关键岗位战略
关键岗位是在制定企业战略和进行人才发展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甚至可以称之为人才发展和培养的“引爆点”。因为如果我们找准关键人才,并以适当的方法去识别、界定和培养的时候,企业用在人才培养上的投入就极大程度地得到了回报。简单来说,组织的资源是有限的,只能把有限的资源投放到和战略强相关的人才和岗位上去,而不是阳光普照,这才符合管理的“精益性”,才能确保人才战略的有效性。
那么,企业管理者在有限的精力下,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呢?
答案就是,抓住关键人才、培养关键人才。
在关键岗位打造上,结合实操经验梳理出“五步法”,分别是界定、供给、识别、培养、评估,这五项工作,重在日常,是一种过程性管理,而非结果管理。
关键岗位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及绩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打造关键在于强化内部供给,并以外部供给补位为辅,从而培养出适应企业文化、对职能管控有序、对公司事业坚定不移的人才。
关键词三:培养基地
在不同公司,培养基地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比如人力资源板块内的培训组、业务单元的培训中心、一线的“产学研”基地、企业大学等等,但无论是何种形式,一个有效的人才培养基地应该涵盖三个维度的作用,分别是战略、运营、员工成长。
在战略端,人才培养基地要起到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作用,既要考虑当下人才培养的任务,也要考虑老板未来战略布局(区域、产品线等)变化带来的新的人才培养需求。
在运营端,人才基地要具有提升业务部门为完成指标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包括运营管理和专业技能)的作用,这恰恰也是业务管理者、中层管理干部最关注的痛点。在人才培养基地里面实施的大量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践活动、师带徒、战训结合等活动,都是为了有效支持完成指标所需的专业能力而服务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指标,还必须在内部专业学习端进行必要的案例储备,实现“学习经验+避免犯错”的目的。
在员工成长端,人才基地要具有为员工执行战略和达成业绩提供必要的学习工具与平台培养作用。一个组织的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放到员工端的资源更应该是与战略、业务强相关的资源,而不是盲目地满足员工不同类型的个性化需求。简单来说就是投入少、覆盖广、效果好。
人才战略是一个企业最应该先行的业务,对人才的思考是一种战略性、前瞻性的思考。
因此,企业在思考未来的人才战略时,一定紧紧围绕上述三个关键词:人才供应链、关键岗位策略、培养基地来开展工作。
你找到今年发力的方向了吗?希望你与库克一样找到三只桶,并全力以赴。
我是晏子出刀,希望今天的内容,能让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