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无意间看了一集《小欢喜》,就被里面的剧情给吸引了,开始了追剧生活,看着这些孩子们在高考前的拼命与各种纠结,我联想到了自己的高考,好像那些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好像感觉我就是电视剧里的英子,曾经的学霸,门门优秀,只是在高考的最后阶段,因为各种压力压得她失眠直到中度抑郁。表面上看是她的妈妈过于强势,什么都给她安排好好的,给她做有营养的海参,实际上英子却喜欢路边摊的油条,每天晚上除了学校的正常作业之外额外给她安排补习各种资料,每天必须按时完成,连学习都没法自己自由安排,跟同学之间正常的拥抱,都被理解成是早恋,上下学都亲自接送,可以说英子完全没有自己的自由与行动,一切都在妈妈的眼皮底下。这只是表面的看的到的行为,背后因为几年前英子妈妈跟爸爸之间的离婚给她造成的伤害,虽然前几年没有表现出来太多的痛苦,但是在高考前紧张的学习压力下,面对择校的压力,父母跟自己的不同观念在这时候出现了分歧,妈妈要英子留在北京,英子想逃离妈妈的控制去南京,最终所有的一切因此升华,直到病情恶化,才真正挖出幕后的黑手是因为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导致孩子成绩的下降。面对英子的逃离,她妈妈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那么爱她她却想方设法想离开自己,感觉自己的付出毫无价值感。
看到这,我想到了自己的高中,我的高考也不理想,记得当时那个年龄,正式快成年想有自己的主见可又无法真正为自己做主的时候,因为农村生活比较穷,家里还有弟弟妹妹,爸爸妈妈没有固定收入,养我们三个孩子对于他们来说很吃力。而我又想考大学,他们只是不停的叹气,因为没有钱,天天吵架,每天晚上总是听到他们两个人动不动就吵起来,小的时候我看着他们吵架,我就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哭,不知道怎么办。可那段时间刚好是高中最紧张的日子,他们还是不停的吵啊吵,我的心里特别难过,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哭着跑到妈妈面前,提着胆子对她说,让他们别吵了,每次听到他们吵架我就很难过,别人家都和和睦睦的,为什么我们家就这样没完没了的吵个不停,妈妈当时也在气头上,对我说,我们大人还不是为你们小孩好,你有什么资格来管我,我一听这话当时很生气,第一次哭着跑出家门,跑到大路上,走着走着不知道往哪去,我爸爸跟着过来把我带回了家,从那之后,我一听到他们吵架,我就躲远远的,而且对自己发誓,我要离开这个家,我要离他们远远的,越远越好。不管考多少分,只要我能离开这里就可以,就这样,在第一次高考失利,第二次参加高考后,我离开了自己的家,去了外省读书。而且嫁到外省,工作生活越走越远,真的离家很远。这一切想想都是我自己一时赌气,然后就形成了现在的生活。
说实在,直到看到《小欢喜》里头英子妈妈的痛苦,我才真正能理解当年我自己妈妈的痛苦,为了孩子们,他们已经尽到他们作为父母的最大的责任了,那也就是他们最大的能耐,把自己能给的都给了孩子们,我还责怪她,她肯定心里不好受,我只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无法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直到现在这个年龄,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才知道做父母的都是很不容易。我自己的孩子虽然还小,可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之前一直告诉我他有一个梦想,就是梦想能有一个自己的手机,可我觉得他年龄还小,所以即使他爸爸给了他一个手机,我还是想尽办法把这个手机给藏了起来,不让他接触。我越是不给他,他越是想要,甚至在每天的日记本里把我手机给藏起来的都写进去了,他说他很难过,今天下午突然的一个想法,我想还是把手机还给他算了,但每天用手机的时长必须受我控制,不能长时间玩,我还答应他给他注册了一个微信号,今天把他高兴坏了,加了我跟他爸爸,还有奶奶,姑姑为好友,自己给自己取了一个很洋气的微信名,我跟他商量,把手机里的游戏删除只剩下3个,安装了可以听故事的喜马拉雅,还有能听英语的APP,在我的引导下,他很乐意地接受我的要求,拿着手机开心地听起了他的故事。
父母与孩子的矛盾其实好多都是因为父母大多数都觉得大人是过来人,做法都是对的,不会考虑孩子的感受而替他做决定,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把他真正当做家里的一份子,什么事试着跟他一起商量一起做决定,相信每个家庭都可以和和美美,幸福快乐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