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
笔记
晋襄公的孙子是惠伯谈,惠伯谈的儿子叫姬周,后来的晋悼公。晋献公听信骊姬的谗言,把姬周赶到了单襄公麾下。
这一则的核心就是姬周的行为品性。
原文
立无跛,视无还,听无耸,言无远。
笔记
12个字表达姬周的端正。站有站相,不会像跛足。眼睛不会贼溜溜地转。听事呢,不会耳朵立起来听。说话在眼睛耳朵关涉到的范围内。
宗旨就是得当。站有站相,让我想起德云社调侃周九良。
原文
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反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义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辩,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让必及敌。
笔记
写11个必,是自我修行的准则,一言以蔽之:自己先做到。敬像天一样,乾乾不息。说忠,一定是出自自己的心意。我们说忠心,往往指的是这个人不背叛他忠于的那个人,但忠字拆开看,出自心中才是忠,忠于自己。讲信一定是自己先做到。仁是爱,博爱于人叫仁。一个人从爱自己、爱家人到发展同性异性的情谊,最后发展出对全人类的仁爱。
讲到义,必然要讲到利。最怕那种只讲义的人,让别人得义,他占利。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说智,一定在事上说,能解决才是智,否则就是卖弄。说勇一定要有义的制约,杀人越货不是勇。教育如果不能明辨是非,就谈不上教育。李玫瑾教授为很多高材生杀害同学、老师可惜,能获得高学历说明智力没问题,却是教育的失败,教了知识,没教是非,出了家庭学校就是祸害。提到孝必然要连及祖神,先人就剩下牌位,对待先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对活人的态度。
和睦才能致亲爱。脸上笑嘻嘻,心里妈卖批,这就是面合心不合。最后是让,即使是匹敌,依然要礼要让,这是自己的体面。
读书要切体察己,这十一个必,我还差的远呢!尤其是礼让。
打完,收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