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
我所热爱的生活,每天都会比较昨天有所不同。
世界的万物都是运动着的,而且任何事物都处于绝对的运动中,自然界的有形物质的运动的绝对性就不多说了,社会的有形和无形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社会有形的人的运动以及人作用于物的运动是绝对的。社会无形的绝对运动主要是人的核心本质运动,包括其中的思想观点等社会意识形态运动、自然科学理论等认知世界程度的运动,以及包括社会形态、文明社会、每天整体关系等的运动;无形的绝对运动,还包括介乎于自然和社会而被人类所充分掌握利用的时间。
我所说的生活不同,就是因为这一切的绝对运动,不光是我而且是所有存活着的人,都因为今天不是昨天而表现在生活上的不同,不仅时间不同而且肌体生长也不同,更不同的是由思维意识和创造性行为构成的核心本质运动的区别。
社会中的有形运动和无形运动都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认知到的真相印证了社会科学观点形成的“运动的绝对性”的哲学观点——哲学真理。在社会中最具有感觉、知觉的认知,就是人主导着人事物及相互关系而形成了每个阶段的整体,而不是虚幻的神在主导人事物及其关系的整体,所以,人主导人事物的整体就是最质朴的哲学真理。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认知这种哲学真理的根本实质,因为人是从动物中脱离出来的具有思维意识和创造性行为的高级动物,理论上,把思维意识和创造性行为这两个人所固有的因子融合为统一体看作是人的核心本质,因此,人主导的“人事物关系的整体”实质上就是核心本质主导的“人事物关系的整体”。这就是现实的人感觉、知觉和体验得到的最质朴的哲学真理。运用现实质朴的哲学真理来看社会,才能从社会的表象去看到社会的实质;才好区别事物,从本质上去说明事物在社会中存在的“所以然”。
看生活的不同和事物的区别,关键在于对比不同的实质。肌体老了一点,或者现在的时间与刚过去的时间不同,都是正常的表象运动,而实质是我们每个人的核心本质包括其关联着的人性,在不断的变化运动中起着包括事物在内的生活向前运动的作用。国家社会更是如此。
当下,在中国乃至在中国之外的91个国家中,正在肆虐着害人、要人命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从中国这个国家社会发生的疫情事件里去对比现在和过去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不同的核心本质及关联人性对事件作用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疫情,大小数不胜数。古人有说“疫,皆为疾也”,翻译来看就是:疫是一种快速流行的疾病。
新中国之前,历史上流行的瘟疫以鼠疫常见。东汉末年爆发了一场疫情,亲历的诗人王粲描述了当时的惨景:“出门无所见,任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明朝末年爆发了鼠疫,《明史》中对当时的京城有这样的描述:室有九空,甚至户丁尽绝,无人收殓者。到清末的1910年10月至1910年12月底,东北哈尔滨附近有一处小城叫做傅家甸,当时闹鼠疫夺去了全城1/4的共约6000以上的人的性命;之所以死那么多人,就在于当时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属性模式的多元化主导者,既有封建的清朝政府的权力,又有沙俄、日本军国等殖民主义者的权力,这种权力的交叉使得包括口罩在内等疫情防护物资得不到及时支援,而且在处理疫情过程中,他们疯狂使用暴力烧毁尸体和民宅、财产等。不难看出,旧中国统治者在处置疫情过程中对民生的伤害是极其严重的,反映了那个时段的主导者及其阶级核心本质的低弱及人性的恶劣。
反过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对疫情事件的处理。建国早期根治了血吸虫病。眼下,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看,举国之力施以对新冠病毒疫情的严防严控,把民生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还要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社会、脱贫攻坚等目标不受严重影响,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战疫情中的绝对优越性。
对比中,我们看到的是当今主导国家社会权力关系属性模式的人及其阶级(阶层等级)核心本质的高强以及人性的善性。从具体人在抗击疫情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谁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脊梁,谁才是我们的最可爱的人。我感动于钟南山和李兰娟等科学家、李月华和刘智明等医学专家、以及所有努力奋斗人们的奉献精神。我更感动于为了拯救病人生命、保护人民,而用自己的生命去勇试第一针新冠状病毒疫苗的人,她就是陈薇院士;我真的从内心深处去热爱这样的勇士,诚意用笔执着地为她而诗,用诗颂扬她的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对比,才知道人和事情、事物的根本区别,才知道该把自己的脚站在哪里更扎实,才知道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才知道该把心和谁更紧地贴在一起,才知道该怎样珍惜自己喜欢过着的生活。
(本文选自自己《印迹集》中2020年3月7日的随笔)
2020.3.7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