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从顶层统一布局,完善监管合规
我国应遵循技术发展规律,从政策层面做好体系化布局,尽可能在维护系统参与者利益与维护更广泛的社会利益间达成平衡,避免固化的架构阻碍技术创新。深入研究区块链对个人信息保护、数据跨境流动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区块链在底层核心技术、中层应用逻辑和上层信息管控等方面的监管问题,制定区块链数据标准。积极促进区块链系统中参与主体的信息披露,构建智能合约的合规审查和审计机制,推动行业自律。加快完善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将区块链技术纳入合适的监管框架之内,加强金融等行业的市场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推动政府、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使监管者实现数据触达,加强与他国监管者间的协调,加强金融企业合作与数据共享,建设新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

构建区块链互联网(链网),形成主权链
从FDA和区块链管理研究中心的报告可清楚看出,这将是一个很大的项目,适应不同公司,但必须遵守同样的数据结构。因为FDA提出的参考架构却能使成千上万的单位上链,以后必定是区块链互联网架构,因为单链不可能解决这问题,而现有一些区块链架构也不能扩展到这种规模,如SWIFT2018年报告表明超级账本(Hyperledger) 不能处理几十家单位的规模都。从一链通天下转向链满天下,每个产业有自己的产业链,每个产业链有自己的标准,到时万链互联,成千上万个机构在供应链上,还要保证数据一致,形成智能的区块链互联网,链与链之间互相交易、互相通讯、互相监督。此外,从美国FDA和国防部的讨论中,可以发现美国政府明显支持亚马逊、IBM、微软的区块链系统。这给中国区块链界和国家提供了一个重大预警。区块链是有主权的。中国不能够使用其他国家的主权链,特别是国外一些链已被发现重大安全问题。

推广产业沙盒,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推广产业沙盒,在产业沙盒中开展产品研发和行业标准测试,构建软硬件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广应用供应链金融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整个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核心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商业银行、区块链平台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和整合,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优化供应链资金流,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产业降本增效、节能环保、绿色发展和创新转型。为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提供安全通道,为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成本相对较低、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

监管先行,金融后行
美国在2018年开启的两大应用,都不是金融应用,反而是监管应用。国防部的交通工具供应链管理,就是监管重要运输工具保证相关人员安全;医药供应链管理,也是监管医药保障生命安全。在这些应用上,都是监管先行。因为中国特色的监管,中国金融机构尝试区块链可能需要时间,但是金融监管却是可以行。例如前面提到富国银行可以应用区块链,等待客户在区块链上达到共识后,银行才能下单购买金融产品,就是监管先行。

培育开源生态,提升国际影响力
从国家层面建立对开源社区的强大激励机制、对软件重视的市场价值机制和强力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发挥产业联盟在制定标准上的领先优势,针对区块链实现语言不一致、智能合约标准不统一等存在问题,先行先试联盟标准,引导产业集群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积极培育中国特色的区块链开源生态,构建区块链开源社区,汇集国内精英和全球智慧,提高我国在区块链开源项目中的代码贡献量,增强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布局,预防专利“陷阱”,做好知识产权保护,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