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祎:每天看别人朋友圈花大半天,关心他们在干什么,每天都生活在别人的生命里。
曾经在一篇小说里面看到过这样的一场同学会:
那简直就是一场晒工资大会——你在哪里上班?收入怎么样?
小企业,还可以。有人灰溜溜地回答,语气不太壮。
是嘛,我们也就是金融系统,一万多。没办法,你知道,金融系统嘛。
你们就是好啊,我们土地局的不行,一年到头就挣点死钱,就是福利还可以,吃什么都不用花钱。
还是你们好,你们是大权在握啊…
哪里哪里,你们才是精英人才…
小明恶心这样的对话,他看着这群以前曾经那么好的朋友的连,才毕业几年啊,你就能从他们身上看出很多区别。从商的、当兵的、做项目的、进机关的,各有各的做派。但是这群人不约而同地都会玩一个游戏,就是先把自己损一遍,然后再狂夸一顿别人,然后享受别人更加猛烈的夸奖。
小明的工资在他们中间不至于被羞辱,但是小明毫不掩饰对这种比较的恶心-----如果你在这样的同学聚会看到小明,他会发现他鼻子皱起来,好像进入了一间多年不扫的公厕,踮着脚,屏住呼吸,强忍着做完自己的事情,然后跑出去。
一个人炫耀什么,就证明他缺少什么!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缺什么,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口是心非”。这个词很贴切,但对看人非常有用: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口头禅。比如,有人常说:“你知道吧”,其实他自己对事情都一知半解、恍恍惚惚;有人常说:“我说句实在话啊”,就代表这个人基本上没什么真话了;有人在讲话过程中,夹带着散装英语单词的人,大抵是害怕你不知道他出过国,同时这个人的英语水平也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想想:一个人炫耀什么,就证明他缺少什么!这话说得是多么贴切。人们把口是心非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些越是向你强调价格的人,往往内心越缺乏对这件事的价值。
需要不断强调衣服时名牌的人,他(她)的审美能力就很值得怀疑。
需要反复强调自己有车有房的男人,自信心很有问题。
需要不断强调自己工资、晒收入的人,工作成就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需要不断强调自己职务的人,工作能力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如果你有一份需要你不断地告诉别人,这是一份好工作的工作,又或是你有一份只有在炫耀职位或者拿工资单时才觉得快乐的工作,请尽早辞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