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奔走于各大校园活动的学生记者,她是忙碌在校新闻中心的主席,她是重庆理工大学2014级药生学院的学生,冯一鸣。刚见到冯一鸣,你很难想像一个小小的女孩会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和强大的能量。她从校新闻中心的采编部开始,从普通委员到部长,从部长再到成功当选主席。从开始文笔一般的工科女孩,到最后成为了一名能独当一面的学生记者。冯一鸣坦言,这一路走来她收获了写稿的能力,同伴的友情,她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穿上蓝马甲,她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学生记者。脱下蓝马甲,她又是一个追求慢生活的佛系少女。
“我本应是一颗淹没夜空中不曾发光的小小星,一次偶然,与原本不同轨道的它相撞,从此满天的星光因我而闪烁。”这是大三的冯一鸣对自己的评价。
笔下生花的工科女孩
一开始,作为一个文笔不是那么优秀的工科女孩,冯一鸣在与学生记者这个身份相遇时,其实并不是那么的轻松。可再难以耕耘的土壤,勤奋的人总会让它开出花来。在谈起冯一鸣经历过的困难时,她给我们说到了改稿的不易,“采访写稿是挺容易的,但是改稿有时候一篇稿子你可能会改十几遍或者几十遍,当你的思维已经成定势时,是非常困难的。”随后冯一鸣又说到:“最好的改稿就是推翻以前的重新开始构思,这是我认为的最完美的改稿。”从优秀的人身上你一定能找到她们优秀的理由,冯一鸣就是这样,面对失败的稿件,她选择用最辛苦的方式去作出最完美的修改。一遍遍的改稿,一天天繁忙的课程,每天都熬夜完成采编的任务,这些经历就是冯一鸣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学生记者的原因。即使在华龙网实习时,面对许多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她也能脱颖而出,写出的稿件也能几乎以原稿发布。

为时代发声的学生记者
大学生,共青团员,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担任着多重的身份和角色。而在这些身份当中冯一鸣有着一个特别的角色就是学生记者。在我们与冯一鸣的交流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她对这个身份的热爱,从小时候的一个记者梦,向往那些能伸张正义的记者,到现在把对记者的这份热爱当成自己的职业信仰。所以,学生记者这个身份对冯一鸣来说是有着不同常人的意义和影响的。在冯一鸣的心中,学生记者是代表整个高校,或者同一阶段的青年阶层发出声音。作为一名学生记者需要在青年阶层中去引领正确的价值走向,传播正能量,为时代发出主流的声音。同时,冯一鸣还提到:“学生记者也是学生群体中的榜样,在大学生这层身份的基础上,应该去弘扬正确的三观,还有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这样的品质。”

不忘初心的佛系少女
作为学生记者的冯一鸣是幸福的,因为她找到了一件可能会成为职业并且真正热爱的事情。在校新闻中心的坚持,在华龙网实习的坚韧,在学业压力下的坚强都是冯一鸣以梦为马,不忘初心的体现。但在这样拼搏的冯一鸣背后,生活中的她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佛系少女”。当我们问道冯一鸣平日的爱好时,她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只希望以后能有时间做做瑜伽,锻炼身体。”在她的言语中,你能感受到她想要的生活就是做着自己喜爱的工作,享受着平平淡淡的幸福。“不为功名利禄而劳心,同时也不为生计而去忙忙碌碌的生活”这是冯一鸣理想中的生活方式。生活中的神圣往往就来自于平凡而简单之处。
或许正是因为冯一鸣内心的这种与世无争,恬静笃定,才能让她在志存高远的同时脚踏实地,同时,也能更好的用记者的身份去客观真实的看待问题。不忘初心的坚持和与世无争的佛系少女,两个看似矛盾的品质,却因为学生记者的身份在冯一鸣的身上完美结合。

我相信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我相信三百篇诗反复述说着的,也就是年少时,没能说出的那一个字。我也相信,冯一鸣在学生记者工作中书写的华章,都来自她心中对这个身份的热爱。采访老师,冯一鸣让我们看到了科研工作者的细心钻研,采访学霸考生,冯一鸣让我们看到了既有颜值又有才华的青年才俊。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但记者却可以作为一个旁听者去最大化的接近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生,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上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朝校媒人,一生新闻情,我相信这便是学生记者这个身份的魅力。
作者: 曾惟鉴 解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