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我妈妈陪我去幼儿园做游戏。”
“每次开家长会,我都是一个人坐,怪不好意思的。”
“老师说要开展活动,需要家里人一起的时候,我都特别不想去,因为家里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去了也是看同学玩,还不如不去。”
听过这样的话吗?知道这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是的,这是一群留守儿童的心声。留守儿童指的是家里父母双方不在家,由寄养的方式留在家乡的一群孩子,他们渴望着父母陪伴,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那中国有多少留守儿童?
据权威统计,中国留守儿童超过6600万人,约等于英国人口总数。
这群庞大的孩子,在自己摸索地长大,懂事、乐观是他们的代名词,但童年的印记里,大部分缺席了父母的身影。期待着每年春节,父母能回来或者到父母的身边去,一年的等待,只为这一次的相聚。
可是,孩子的童年,要怎样才能不缺席?对于背井离乡的父母来说,一直都是两难的选择,一边是生存,一边是亲情。
记得参加过一次学校家长会,班主任在家长群里通知数遍后,又一一发了短信,然而最终到场的家长依旧只有三分之二,多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剩下未到场的位置上,是孩子们自己坐的。不大的教室,他们应该是这次家长会最特殊的“家长”了。
留守促成了懂事,留守使他们学会了等待。
“我不想长大,但我必须要长大,这样就可以早点见到爸爸妈妈了。”
孩子的童年,如何不能缺席?
一通来自远方的电话,是思念的宣泄。
一份转交多次的礼物,是爱意的表达。
一次小名的叫唤,是不舍的传达。
学会表达爱,不要让它在孩子的童年里缺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