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八月底准备开始读《存在与时间》,到今天(9月13日)才读了第一章的三四节,进度实在是令人着急,基本上前面读的,等再接着读的时候已经忘记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被琐事支取了、支离了,所以有一种重新思考有没有必要读《存在与时间》的需要和可能。
1
回过头想想,为什么会想要读读《存在与时间》呢?
其实这本书早在十年前上学的时候已经有所耳闻,而且在西方哲学史专业课上也知晓了其份量,但是由于其深奥难懂,所以一直对其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有时候为了参考,翻过其中的一点片段,也读过哲学史中关于它的介绍,还专门读了《海德格尔传》等,都是通过这些旁敲侧击的方式在接近它。即使这样,无形中也被其吸引,有一种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
当然我自己一直秉承着读书是一种缘分的想法去读书,对于《存在与时间》也是一样。因为需要花大力气去啃,所以一直等待着一种更加强烈的冲动的出现,让我觉得不读它不行。更重要的是,在没有什么时间读书的情况下,这样的大部头除非是有强烈读它的愿望,否则根本不可能坚持读下去、读完它。
这样的契机随着疫情期间居家的缘故,竟然出现了。不得不说,疫情期间是工作以来读书读的最过瘾的时期,三四个月虽然只读了四五本书,但也算是能够比较连续的读完一本书,而且这个读书量相当于工作以来一两年的读书量吧!这其中有一本书《科技智人:从现在到未来的哲学》就跟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有关。
2
《科技智人》是一本新书,本来打算随便翻翻,大致了解一下科技时代人类的可能图景是个什么样子。谁知道,跳着翻完第一章之后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再也不想随便翻翻,于是就从头至尾认真拜读了这本书。
这本书是以海德格尔的存在分析为根基的,然后展开了“此在”的存在分析,以及在领会此在存在的基础上,未来我们将会或者能会如何存在。“此在”在当下的存在就是“科技智人”,“科技智人”就是此在在当下的本质样态。于是,作者借由着海氏的存在分析,展开了对“科技智人”的存在分析,领会当下科技智人的存在样态,接着探索未来我们作为“科技智人”该如何存在。
在作者的分析中,我似乎看见了自己的当下,似乎看见了自己的未来,或者说可以憧憬自己的未来。我似乎觉得我作为“此在”有责任、有意义为自己的存在而采取行动(作者所说的“微行动”),而不是随波逐流。于是我感受到了海氏存在哲学的意义与力量,我想要更真切的感受这种力量,甚至是拥有这种力量。所以我觉得是该读读《存在与时间》了。
3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在生活中消磨了力量、丧失了方向,我已然处在随波逐流的浪潮中。因为我已经不想思考我究竟该过怎样的生活,我能过怎样的生活,我应该为什么样的生活而努力!只是在想,就这样,也挺好的。不去希望,才不会失望。
但是《科技智人》打破了我内心的寂静,泛起了一丝涟漪,让我想去找寻作为存在的更大价值与意义,去领会作为存在的“此在”的我的现实与可能。我想只有这样才会变得坦然而又积极!
于是准备拿起《存在与时间》找回心的方向、生的勇气、活的意义。只可惜,感觉还没开始读出味道都已经坚持不下去,这可如何是好?这种感觉有可能就是我这个“此在”对存在最深刻的领会吧!在领会的基础上又该如何面向未来呢?
我的阿Q精神又冒出来了,既然没有时间读书,那就更应该将一丢丢的时间用在宝贵的书上面,所以这算是我继续读下去的一条不硬气的理由吧!
4
你知道时至今日,我读到第几页了吗?我读到了第131页,一个多月已经过去了。这样的进展,不知道我是该庆幸,还是该遗憾。庆幸的是我还在坚持读着,虽然断断续续;遗憾的是这个速度,估计读完这本书(518页)都放寒假了吧!
这个进度,其实最让人难受的是,每次拿起书来读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前面写了什么,有一种不知道正在读的东西所由来的感觉。所以这本大部头越读越不知道在写什么,茫然不知所云。这样起初拿起本书的一点勇气渐渐消磨殆尽。
下一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