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记事】一方人,养一方水土,水土知恩图报,盛产出滋养一方的五谷。我想,长城内外,南方北方,东半球和西半球,都莫过于如此。比如,秦地陕西出产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豆类等农作物,让陕西人早已结束了粮食短缺的时代。

因此,陕西人爱吃小麦做成的各种面食,即成为自然而然和顺理成章的事情。平时,老乡们说面、做面、夸面,将面食做出了让外地人瞠目结舌的上百个花色品种来,这样高超的面技,可不是一般人和一点点小本领能搞定的事情。

过去,在农村,特别在关中宝鸡、凤翔、岐山等西府一带,若是姑娘家或新媳妇能做一出又薄又筋又匀称的手擀面,让人即刻啧啧夸赞,说这家男人除了艳福外,口福也厚得很,娶了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巧媳妇。

诚然,包括羊肉泡馍在内,没有优质的小麦发面做成的锅盔,羊肉即是骚头弄姿,魅惑利诱,本事再大,即是使出浑身的解数,也孤掌难鸣。

而且,在陕西吃羊肉泡馍有两大吃法,第一是“冒吃法”,又称“水盆羊肉”,保持羊肉清汤新鲜的原味特色,第二种为“煮吃法”,就是需要大厨将馍和肉加高汤,须猛火煮将片刻出锅,此法为西安回民的正宗吃法。

具体吃法也颇有讲究,可谓博大精深,特别是煮吃法,需要“挖战壕”,保持海碗里泡馍的自然造型,不能用筷子上下翻腾,光找肉吃。

小时候,常和爷爷去镇上吃羊肉泡馍,冒吃法,爷俩同吃一粗瓷老碗,耀州出产,那家伙比人头还大。爷爷那时饭量超大,盛满老碗的泡馍象竹席编制的圆形粮仓一样。爷爷吃肥的,我吃瘦的,爷爷吃馍喝汤,我也吃馍喝汤,这种难以忘记的回忆,是爷爷给予我吃货的金色童年最美好的时光。

记得20多年前在去深圳的火车上,和一广东人聊起陕广两地的美食特色,广东人说:我们的粤菜,那西名不虚传鸡啦,你们那个细么孙家的羊有泡馍,有你说鸡那木好七得吗,真喜太难七滴啦……

好,有老家关羊肉泡馍就简述到此,打住,上图,家庭自制水盆羊肉来咧!(石丰)

【个人简介】石丰,1967年生于陕西,现居西安。独立艺术家,自由撰稿人,资深设计师。《国际在线》文化访谈者,《时代人物》封面人物,新丝路文化推广奖获得者。
自幼习画,年少时即有作品发表于杂志和报端。曾从事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相关设计工作,艺术跨界和艺术门类涉猎广泛,现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
秉持魔幻解构主义和几何主义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理念,以艺术的方式和角度,揭示人性本质,消解事物表象,解构现实生活,做有灵魂和有信仰的艺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