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三、政治不得志、文学展才华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三国时期沛国谯(安徽毫县)人。是曹操的儿子,与曹丕为同母所生。曹植性情机警,多才多艺。曾深得曹操的喜爱。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作家。现存诗歌、辞赋、散文约一百三十篇。其中以诗歌成就最高,今存八十余首,辞赋也写得好,龙以《洛神赋》最著名,为历代传诵的名作。
丞相主簿杨修与丁仪、丁广兄弟,经常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之才,劝他立曹植为他的继承人。曹操写信问尚书崔琰,崔琰以公开信答复说:“春秋之义,立子以长,曹丕仁孝聪明,宜承正统。”曹操默然置之。
曹丕听到杨修、丁仪向曹操极力推举曹植为他的继承人,就派人问大中大夫贾诩,如何保持自己将来当继承人的办法。贾诩回答说:“愿将军注重道德修养,朝夕孜孜不倦,不违背做子女的道理。如此而已啊!”曹丕深恐当不成继承人,又用马车载着一个破竹篓,把自己藏在竹篓内,去与朝歌长吴质密商。此事被杨修发现,告诉了曹操,曹操没有去核实。曹丕心里害怕,又去问吴质说:“父王发现了怎么办?”吴质对曹丕说:“无害也”。
第二天,曹丕又用马车载着破竹篓,里面放的是绸子,再到吴质那里去。杨修又去告诉曹操,曹操派人去核查,发现并没藏人。因而,曹操就开始怀疑杨修与曹植了。
曹植才华出众,但骄纵不已。有一次,曹植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按魏的制度规定只准王驾可出,曹植此时是临淄侯,是不能享受此待遇的。曹操知道后大怒。还有一次,曹植的妻子,也就是尚书崔琰的哥哥的女儿,穿绵绣之衣。按魏的规定是不准穿锦绣之衣的。曹操看见后,认为有违制命,将她送回崔家后赐死。尤其是,当曹仁被关羽包围,曹操派遣曹植去救曹仁时,曹植喝酒醉如泥人,因而不能受命前往。又一次得罪了曹操。曹操出征,曹丕、曹植都到路旁去送行。曹植就大言曹操的功德,曹操感到高兴。曹丕不知如何是好,吴质就对他耳语说:“大王出征,你应流泪。”曹丕就大哭不已。曹操被感动得鼻子也溜酸溜酸的。曹操此时感到曹植多华丽词藻而心不诚,且曹植又很任性。最后,曹操下定决心,于公元217年立五宫中郎将曹丕为太子。从此就疏远了曹植。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曹丕继位后,立即贬曹植为安乡侯,并杀死丁仪、丁广兄弟(杨修早已被曹操杀害),认为他们都说曹植的死党。公元221年,曹丕称帝。随即封曹植为鄄城王。名为王,实际是个空名。仅允许王国拥有老兵百余人为守卫,与洛阳相隔千里,实与平民差不多。
曹植虽是一个空有其名的王,曹丕还总想加害于他。一次,曹丕借口试才,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吟成一首诗。曹植当即吟出:“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这才念了兄弟之情,赦免了他。
公元231年,曹植已为东阿王,虽然此时已是曹丕的儿子曹睿继承了皇位,但对诸侯王法仍禁锢严切,以致亲戚都不敢相互来问候。为此,曹植鼓起勇气,连续两次上书给曹睿。曹植在书中说:“我们王族之间,人道已绝,即使见面,也同路人一般。如果以臣为异性,我自料不落后于朝廷官吏。这是我的愿望。”可见他还是想当官,但他离京十二载,新的皇帝仍是不愿起用他。
曹植复又上疏说:“我与陛下真是行在冰上,走在炭上,窃感愤懑。我死之后,有些事你可以想一想,如果你能想到这些事,就是满足了我的愿望。”曹睿认为这位叔叔是在发牢骚,就以文答复安慰他。如此而已。
公元232年,陈王曹植病卒。年仅四十一岁。他死前在陈王两字中间加一个“思”字,就是追悔前过的意思。曹植一生在政治上极不得志,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有璀璨的光辉成就,为后人所推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