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抢的记忆

作者: 虬田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07:04 被阅读3333次
双抢的记忆

在我的家乡福建,水稻一年可以种两季。每年的7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种上第二季的晚稻,这一收一种的紧张繁重劳作,必须在8月1日之前完成。

因时间很紧,必须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用父亲和母亲的话来说,这时候就是后脚趾头赶着前脚后跟。

这收和种,紧张得跟抢似的,所以就叫做双抢。

每到双抢,必是全家上阵,连奶奶都要颤颤巍巍地迈着小脚,站在烈日下晒谷子。

刚上小学的我,暑假自然要参加双抢了,因此,我对暑假既爱又恨。

我们家的田比较分散,洋面田和山垅田皆有,洋面田就在家门口,山垅田最远在那个叫“登代”的地方,离我们家有3公里。

双抢时节,每天天还没亮,父亲、母亲和叔叔就窸窸窣窣地起床,各自去干活了。母亲煮好饭,父亲和叔叔已经干了一大通的活回来了。他们一大早或是去拔了一担秧苗回来,或是去割下了一大片的稻子。

等到父亲和叔叔回到家后,母亲才把我叫起来,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慢吞吞的走向尿桶边。家里的鸡已经在房前小水沟里慢慢悠悠地觅食良久。

匆匆扒下饭,戴上斗笠,我双抢的一天拉开了序幕,其实此时也才7点钟。

走在田野上,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八哥在低空盘旋,田埂上的小草在阳光的抚慰下伸了伸懒腰,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不时滴在开始在田埂上奔走的脚背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贪睡年龄里的瞌睡虫被扰得无影无踪了。

虽然是一家人劳动,但还是有所分工的。叔叔负责割稻子,父亲负责打谷子(为稻谷脱粒),我和哥哥姐姐们负责抱稻子。

割稻子和打谷子需要技术,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怕出意外,父亲不放心让我们小孩子操作。

别看割稻子貌似很简单,只要手持一把铮亮的镰刀,“嚓嚓”地把水稻一一割断,然后再一把把码放成堆,如此往复,勇往直前。

随着镰刀的不断推进,整片金黄的稻穗慢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截截整齐的稻桩。

看着叔叔挥刀割稻的熟练动作,艺术家般的潇洒。但也常在田野里看到捂着手满脸痛苦、急匆匆地往家方向走的小伙伴,那是锋利的镰刀“亲吻”了他们的手。

父亲打谷子时,一只脚猛地用力,一刻不停地踩动脱谷机脚踏板,身体略向前倾,双手紧紧握住稻把,摁在滚轮上用力转动着。轰隆隆的齿轮转动声,哗啦啦的脱谷声撞击在一起,合成了夏日里焦躁的喧嚣。

随着父亲身体的晃动起伏,谷粒离开了稻草,飞入前方的编织袋织成斗棚中。

脱谷机打谷的铁圈头长时间跟稻谷摩擦后,滴水穿石般,把坚硬的铁圈磨断成了钩,要是一不小心,手指被钩到,鲜血淋淋,其严重后果不比镰刀割伤轻。

搬稻子,不需要技术,只要把稻子抱起来搬走就行,如此反复,很适合小孩子来干。

但每当弯腰、张开双手的时候,衣服被往上提,裸露出肚皮,稻子从泥水里抱起来,贴着身又脏又痒,弯着腰,深一脚浅一脚踩往脱谷机边上搬。

日上三竿后,太阳又毒又辣,汗水浸透了我厚厚的咔叽布衣服,一早吃下的饭,也慢慢消化殆尽。手上的稻子越来越沉,脚下感觉越来越重。

速度变得越来越慢,效率越来越低。心里头急切地盼望着,快快收工吧。

可是,卖冰棒的小贩子叫卖的声音特别的有穿透力,老远就能听到他那“卖冰棒喽,5分钱一根便宜又好吃的绿豆冰棒哟。”这一声声的吆喝,能把又热又累、又饥又渴的我的魂给勾走。

有钱的小伙伴就会围上去,买一根舔一舔。但对我来说,他的到来总是不合时宜的。

父亲和叔叔好像铁打似的,虽然他们浑身湿透,但仍一副不紧不慢、毫无疲态的样子。脱谷机“嗡嗡”和镰刀“嚓嚓”声,像永不消逝的电波,响个不停。

周边的田割完、打完了,脱谷机挪到到另外一块田,开辟新战场。只是,这样能省了些我们抱稻子的路程和脚力。

当熬到太阳下山的时候,蚊虫出动,轰炸机似的,在头顶上狂轰滥炸。这些冒冒失失的家伙,无头无脑,一会儿闯进眼睛,一会儿冲进鼻孔,一会儿硬塞进你的嘴。

但你一旦停下来,这些家伙就牢牢趴在的身上,掏出它尖利的吸管,扎进皮肉,喝可口可乐似的,喝着你的血。

要是被牛虻缠上,被它吸一肚子血不说,扎得像馒头似的肿包,3天都难以消除。

收工的时候,全身已是泥猴般了。我迫不及待地冲到小溪的坝头,剥得赤条条的,扑通一下跳进了拦起来的“深水区”。面上的水还是热的,潜到水底,才感受到清凉,那是一种沁脾的清爽惬意,置身其中,身上的劳累顿时去了大半。

如果遇上小伙伴,我们就在水里嬉闹着,最难忘的水中比赛仰浮撒尿—各自把小鸡鸡浮出水面,憋口气,猛地对着天空喷尿,以喷得最高者为胜。

天真无邪的欢笑声,和小溪水一起流淌着。

父亲和叔叔挑着打下的谷子,双脚和田埂呈一条线,重负的扁担弯弯曲曲和田埂相交叉,余晖下的两头箩筐影子被拉得又细又长。

他们到家门口,顾不上一身泥水和饥肠辘辘的身子,把母亲和奶奶收起谷子,一担一担地挑进房里。

这个季节的天像娃儿脸,雨伴着雷声,说来就来,如不把摊晒在蔑床上的稻谷收起来,堆在屋内,受雨淋湿后的稻谷,发芽、发霉的谷子鸡鸭都不吃了。

晒干的谷子,父亲和叔叔还要把他们风干净,手不停地摇着风车,随着风车“嘭嘭”地转,秕谷被扬出去,实的谷子顺着漏口流入箩筐。

母亲虽没下田,其实一点也不轻松。令她最头疼的是伙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事日日出现。

母亲只能想方设法,变着花样。为此,她每天早上,早早跑去摘木槿花。中午,顶着火热的太阳去摘绿豆、豇豆,拗笋,采茶叶。

因此,一家人围在饭桌上,时而喝着绿豆汤,时而吃着豇豆。本来一个月只能吃上一次的海带炖五花肉,缩短为一周吃一次。

母亲的不辞辛劳和精打细算,不仅让我们一家人在艰难的日子里口齿有香,增加营养,家庭的陶陶怡怡之情也未被疲惫的躯体冲淡,还换来了邻家们羡慕的目光。

晚上睡前,才发现胳膊上、肚皮上、胸脯上已然留下了一条条被稻叶割划的红痕,和痱子混在一起,汗水流过,感到一会儿火辣辣的疼,一会儿急切切的痒。

劳累疲惫掩盖了疼和痒,很快就沉沉地睡去。

收完田中稻谷后,马上翻土锄田,锄头一锄一锄地挖着地,把一个个稻桩翻掩下去,然后再刨细整平。

握着坚硬的锄头柄,半天下来,手上布满了血泡,手臂酸胀的筷子都提不动。

整好地后,撒下底肥,准备插秧。早晨清凉,是拔秧的好时机。

跟在父亲边上,弯着腰,用食指和拇指把秧苗二三根一小把的从秧田里拔起来,抓到手中,够一束了,在水里“哐当哐当”地来回抖动,有时遇到特别黏的泥,还要往自己的小腿上拍打几下,以彻底地把它们震落下来。

直到露出白花花的秧苗根,秧苗根部的泥巴才算是洗干净。然后抽出一根稻草,绕拧一圈,再熟练地打了个活结,一把秧苗就扎起来了。扬起手一甩,秧苗在空中划条漂亮弧线,“啪”的一声,落在田埂边。

但是秧田里,蚂蟥特别多,一不小心,就会有几条蚂蟥趴腿肚子上吸血。虽然见怪不怪,伸手厌恶地将它们拽下来,但顽固的它们有时并不甘离开,尾巴断了,头还粘连在腿肉里。父亲自有办法,掏出旱烟丝,揉成一团,敷在口上。一会儿,尼古丁的毒把它给消灭了。

秧苗拔得够一挑了,再把战场转移到田里。

插秧讲究技术,既不能太浅、太密,也不能太深、太疏。太浅了,秧就会浮起来,苗死了,颗粒无收。插得太深了,秧根就会被闷憋着,影响了生长和产量。太密了,光照不足,不但虫多,也长不旺。太疏了,浪费土地。

父亲可以不用绳子做标齐,就能把秧插得横平竖直。只见他弓着腰,有条不紊地将手里的秧苗掐分成一小撮、一小撮,快速地插进滚烫的泥巴里,一步一步地往后倒退着,慢慢地,一棵棵秧苗将水汪汪、白茫茫的水田装扮得葱郁起来。

我问父亲怎么做得这么好,他笑着说:“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就好比天天杀猪的人切肉,一刀下去,几斤几两肯定八九不离十啊。”

开始学插秧的时候,我总是插不好,老是担心用力过猛插得太深,反而导致浮秧,且歪歪斜斜,距横平竖直的要求相距甚远。父亲开始总是纠正我,一时把握不了的我难免发起牢骚:“插下去能站着不就可以了,有必要搞得跟阅兵的解放军站队列似的吗?”

父亲听我这么说话,一改往日的温和,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不容置疑地说:“不干好每一步,就不可能有好收成。”

是啊,农业生产,一环扣一环,只要中途掉了链子,一个季节的希望就没了。人生何不也是如此,一步踏空,也许就酿成千古之恨。每当想起父亲插秧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对我的教训,工作后的我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在烈日下插秧,不久一身的汗水,湿了干,干了湿。后背上就粘满了一层白白的汗渍,那是从汗水里分离出来的盐分。这些盐分把劳作的粗衣撑的硬梆梆的,犹如出征凯旋将士的铠甲,竖在地上,几乎都能立着。

经母亲浆洗后,这些盐分才不甘不愿地离开厚重的粗衣,顺着屋后的小水沟,流到门前的小溪,汇入江河,一路东去,奔向大海。

浩瀚咸涩的大海啊,你的身子里有着劳动人民的气息哟!

当最后一块稻田被插满秧苗后,双抢落下帷幕,全家人才能松下一口气。

如今,经过不断改良的粮食品种产量越来越高,农民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老家多数的稻田已经只种单季稻了。现代化的收割机也开进了田野,履带过后,稻桩齐整,稻草铺展,一袋袋金灿灿的稻谷随后码堆在机耕道边。

那种落后的劳作方式和物质匮乏的悲苦日子,已永不复返。“双抢”的记忆,被轰轰的农机犁头翻埋在乡土深处了……

双抢的记忆

                                                      我家完好扬秕谷的风车

相关文章

  • 双抢记忆

    抢收抢种烈阳照,戴月披星汗水抛。 背晒胸蒸蚂蟥咬,腰弓膝屈稻秧嘲。 妇夫老幼泥中舞,犁耙镰耖地上敲。 车拉肩担公社...

  • 双抢的记忆

    在我的家乡福建,水稻一年可以种两季。每年的7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种上第二季的晚稻,这一收一种的紧张繁重劳作...

  • 忆双抢

    自从上班以后,我就阔别了双抢,尽管已经过去20年,但双抢那些日子至今还记忆犹新。其实双抢的苦累本不该是自己的记忆,...

  • “双抢”记忆 (一)

    文/彭春祥 “双抢”记忆(一) 七月中旬的一天,受一位朋友之邀,到他在乡下开办的集“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

  • “双抢”记忆 (二)

    文/彭春祥 “双抢”记忆(二) “双抢”倥偬,时不我待。那段时日,整个生产队上到七老八十的爷爷奶奶,下到十来...

  • “双抢”记忆 (三)

    文/彭春祥 “双抢”记忆 (三) 下午两点左右,这是夏日里一天中最炙热、气温最高的时候,在那时的农村也根本买不起...

  • “双抢”记忆 (四)

    文/彭春祥 “双抢”记忆 (四) 然而,“挑草头”不光有云淡风轻,满目风景,也有不少的劳累和艰辛啊。 头顶上烈日...

  • “双抢”记忆 (五)

    文/彭春祥 “双抢”记忆 (五) 田里的早稻收割完毕,运回稻场并全部脱粒后,“双抢”的重头戏之一--“抢收”算是...

  • 儿时的“双抢”记忆

    融入血液与骨头里的记忆———《双 抢》 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双抢...

  • 亲人群我一个阿姨的文章

    双抢 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双抢岁月,特作此篇,略表情...

网友评论

  • 聿禾:同样经历过,真实的写照
    虬田:@聿禾 不容易啊
  • 黛眉居:没经历过这些,但是跟着你的文字情绪起伏!👏👏👏👏
    虬田:@偏教黛眉长 小时候的苦力活
  • equationl:同款...额,完了,我是一个假的农村人。我居然忘了最后一张图片那个叫啥了...鼓风机?“风簸”?
    虬田:@equationl 我老家叫扇风
  • 海燕麦萌:生动的场面!美好的回忆!
    虬田:@海燕麦萌 是的,远去的记忆
    海燕麦萌:@虬田 现在的人感受不到双抢的快乐!
    虬田:@海燕麦萌 是的,谢谢你
  • 波普董:身为一个93年的人,我也经历过这些,我们那确实够落后。
    虬田:@咚董 哦,时代在进步
  • 雪韵_莲心:有苦难才产生美好👏👏👏
    虬田:@雪韵_莲心 是的
  • 红尘老街:跟我记忆中的双抢差不多,不过我们那时是生产队,没分田,大家一起劳动,似乎更有味道。
    虬田:@红尘老街 是的
  • 蔡森森:充满乡土风情😃!
    虬田:@蔡森森 谢谢你
  • 米老爹:双抢是最苦最累的。写得很实在。
    虬田:@米老爹 好
    米老爹:@虬田 有关双抢的事,我此生也不会忘。欢迎来看我有关的文章。
    虬田:@米老爹 此生不会忘
  • 红城客:双抢,连同与之相连的犒场、生产队…就我所处的江淮大地而言,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红城客: @虬田 我也特别关注农村的,平台上的拙文《这角山村》就想表达一种萦怀的忧思
    虬田:@红城客 是的
  • 芳菲晚:70后农村孩子不可忘却的记忆,其中有艰辛,有收获!:hibiscus::hibiscus:
    虬田:@芳菲晚 是的
  • 子皿悠悠:自己也没少干这样的活,可写不出来。虬老师棒棒哒,喜欢你的细节描写!
    虬田:@子皿悠悠 互相学习
    子皿悠悠: @虬田 虬老师,我想听你对我写作的建议。
    虬田:@子皿悠悠 谢谢你,周末好!
  • 鸣鸥:走在田野上,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八哥在低空盘旋,田埂上的小草在阳光的抚慰下伸了伸懒腰,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不时滴在开始在田埂上奔走的脚背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贪睡年龄里的瞌睡虫被扰得无影无踪了。
  • 鸣鸥:特别喜欢这样的句子,描写的非常到位,拟人化的手法,把各种生灵写的有了灵性,仿佛可以触摸到,顿悟:这是写文所需要的感受力!还有很多,继续学习。
    虬田:@鸣鸥 一起学习,注意早点休息!
  • 林箬云:写出了童年记忆中稻谷的清香
    虬田:@凝颦 :blush:
  • 文贝:文章好可读性强!我们都经历过
    虬田:@文贝 :blush:
  • 翠竹婀娜:俺们也是经历过双抢的人,记得爷爷一到双抢就说:春争日,夏争时。写得正好!:+1:
    虬田:@翠竹婀娜 战斗的人:+1:
  • 君凉:农村的景象。写得不错
    虬田:@_君凉_ 谢谢
  • 淘猴侯孙行:双抢的记忆,写你这么清扬。其实,就是一场受刑,我老家就跟你写的一个样,只是稻田路近点,最远的只有一里地远。看了你文章,也唤起我亲切的记忆,童年的气息。双抢也锻炼了我们这一代农家孩子的毅力,更学会了在艰苦环境里能生活得好。
    虬田:@淘猴侯孙行 是的
    淘猴侯孙行: @虬田 环境也塑造了一代人。那时,尽管累,田硬地头边边角角都种上庄稼,且修理那么的细致。
    虬田:@淘猴侯孙行 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 Mr_稻香老农: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现在读虬田君的文章,仿佛又回到了故乡。
    虬田:@Mr_稻香老农 :blush:
  • 紫藤坞主人:赏读佳作:clap:
    虬田:@紫藤坞主人 谢谢你
  • 小神马:每次看你写这些,都会内心特别平静,特别向往。
    虬田:@小神马 谢谢你
  • 蔷薇花间:南方种水稻比北方种小麦还辛苦。
    虬田:@臣希 是
  • 老果树:北方麦,南方稻。经历过割麦收稻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庆幸自己经历过麦收,掰玉米等农活,这些苦吃的值得。
    虬田:@老果树 :blush:
    虬田:@老果树 是的
  • 宝妈CC的流水账:好熟悉的画面,看着你写的文字,一些记忆慢慢复苏了
    虬田:@青翠流水 :blush:
  • 四方辐辏:酸甜苦辣之后,才叫幸福👏👏👏
    虬田:@辜晓波 是的
  • 青于墨:叔你真🔥
    虬田:@袁小懒 有你的一团火
  • 青于墨:艺术家般的潇洒👍
    虬田:@袁小懒 谢谢你来
  • 李茗:其实在田里搬稻子很辛苦,手腕上全是水稻叶划过的伤痕,好疼的。
    虬田:@李茗 看来你干过
  • 你夏凡干嘛啊:您的文章总有一种特别的味道。
  • 当代诗人云烟:真实的记忆
    虬田:@当代诗人云烟 是的
  • 瘦晓白:想起小时候到地里割麦子,镰刀割到了膝盖上,到现在还有疤呢。
    瘦晓白:@虬田 如同你的记忆一般清晰
    虬田:@瘦晓白 那很深刻
  • 诗人陈述:怅然若失
    虬田:@诗人陈述 :blush:
  • 诗人陈述:难以复苏。
  • 胡杨公主:看完后,我仿佛上了一堂课,居然有这么多的农业常识我不懂,谢谢你,让我开了眼界。👍👍👍
    虬田:@胡杨公主 :blush:
  • 小北的麦田:画面感好强,乡村生活其实也有艰辛的一面:smile::smile:
    虬田:@小北的麦田 嗯嗯
    小北的麦田:@虬田 是啊,种地很辛苦,还没有多少钱,能管住温饱,有点余粮,就很不错了
    虬田:@小北的麦田 农民很苦
  • 合小沫:双抢的感觉一辈子忘不了,苦累也有成就感,哈哈。现在老家没有田了……
    合小沫:@虬田 是的。
    虬田:@一河漪沫 苦难也是财富
  • 寒烟衰草:活生生的生活。
    虬田:@寒烟衰草 谢谢你
  • m你是风儿我是沙:勾起了对蚂蝗的恨😊写的好仔细,一个细节都不漏😊😊
    虬田:@敏之帆 谢谢你,晚安
  • 洋芋丝丝: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干农活的形象在你的笔下跃然眼前,功力深厚
    虬田:@洋芋丝丝 谢谢你
  • 懒媛媛: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的我
    虬田:@懒媛媛 :blush:
  • 447a8ae4dc70:南方收稻子,北方割麦子。一样的情一样的累,一个字,抢!
    虬田:@平常心_6839 抢:blush:
  • 女钢铁侠:以为是双枪😂
  • 子皿悠悠:童年的记忆,写得真好!咱们是同龄人吗?不像啊!
    虬田:@子皿悠悠 我老人
  • 井底女蛙:真的好辛苦
    虬田:@井底女蛙 是的
  • MJ老段:镜头感十足:grin::grin:
    虬田:@MJ老段 :blush:谢谢你
    MJ老段:@虬田 我喜欢这种带着浓郁乡土风情的回忆文,继续加油:grin::grin:
    虬田:@MJ老段 谢谢
  • 迟一木:看着你回忆的文字,都能感受到美好。嘿嘿嘿。
    虬田:@木南风 :beers:
  •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先生这篇双抢,相当于40+人士的召集令😂
    虬田:@风一样的你 有点,勾起回忆
  • 唐春元ok:我们叫双抢:smile::smile::smile:
    虬田:@唐元abc 一样的:beers:
  • 默默珍爱:读罢,那个抢收抢种挥汗如雨辛苦忙碌的场面又历历再现!真厉害,@虬田老师👍
    虬田:@默默珍爱 谢谢你呢:blush:
  •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很有现场感
    虬田:@风一样的你 谢谢你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虬田 勾起大家共同的记忆
    虬田:@风一样的你 谢谢你
  • 花影流衣:小时候,麦收时节也是非常忙碌紧张的,收割碾压晾晒,和老天比赛呢!
    虬田:@花影流衣 是的
  • 断鹂:他笑着说:“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就好比天天杀猪的人切肉,一刀下去,几斤几两肯定八九不离十啊”。

    他笑着说:“这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就好比天天杀猪的人切肉,一刀下去,几斤几两肯定八九不离十啊。”

    引用原话,句号在引号里面
  • 断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事日日出现。
    断鹂:呃呃呃,参考
    虬田:@断鹂 我特意不加引号-这是一种实际状态
  • 断鹂:艺术家般地潇洒。

    艺术家般的潇洒。

    艺术家般的 做 潇洒的定语
    虬田:@断鹂 这个是方言习惯了:heart_eyes:
  • 断鹂:洋面田和山垅田皆

    确定不是:阳面田?
    虬田:@断鹂 不是这样的意思。洋面-像海洋一样的平而大
    断鹂:@虬田 哦,可能方言因素,我不确定,我老家叫阳田,阴田
    虬田:@断鹂 这个没有错的
  • 缘末:苦难的岁月已经过去,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虬田:@缘末 是的
  • 翠娥Z:没有比这更全面的双抢回忆了。👍👍👍
    翠娥Z: @虬田 差点看成“双枪”😅😂
    虬田:@掏心窝子 谢谢夸奖
  • 见伊:很好地还原了那个时代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虬田 我干过。天不亮就起床,在打麦场一夜不睡。割麦子、插秧,都是苦活累活
    见伊:@虬田 没有
    虬田:@见伊 你干过?
  • 西瓜甜甜啦:真心害怕双抢,所以拼命读书,只为逃离劳动
    虬田:@西瓜甜甜99 呵呵,没办法
  • 四毛大叔:看到你这篇文章,我不由想起了四十多年前在农村的扦队生活
    四毛大叔: @虬田 是啊,累得要命😁
    虬田:@四毛大叔 插队肯定要干这事儿
  • 齐国有个人工作室:一看是很热爱劳动啊
    虬田:@Tiandao 谢谢
  • 岁月之平凡:"双抢"紧张热烈,抹不去的记忆👍👍
    虬田:@大甲虫 是的
  • 红叶拂水:福建和湖南双抢的流程差不多,这些小时候都经历过,但是我们家乡比双抢多一抢,还要抢收黄花菜!😂😂比双抢累多了!
    虬田:@古今杂侃 辛苦
    红叶拂水: @虬田 白天摘黄花菜,双抢晚上完成的!累得要死!
    虬田:@古今杂侃 那真辛苦了
  • 五月的荷:读着你的文字仿佛回到了从前“双抢”的日子,情景很是熟悉哦。
    虬田:@五月的荷 谢谢,不能忘记的记忆
  • 千年老妖婆:看见有蚂蝗了,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据说不能拽,要拍,你老家是用烟熏。
    虬田:@千年老妖婆 偏方
  • 小墉正:童年满满的回忆!:ear_of_rice::ear_of_rice:
    小墉正:@虬田 这童年里也有我的回忆!:moon:
    虬田:@小墉正 是的
  • 五煜:我也不知道什么是双抢,但是都经历过,可能是不一样的叫法?😂😂😂
    虬田:@五煜 哦,一样的累
  • 梅拾璎:读完,又重温了那种最后的农业生产方式。虬田老师写得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虬田:@梅拾璎 自己的经历,永生不忘啊
  • 哲语细细:你这里全是宝物啊 大先生:+1::heart::smile:
    虬田:@哲语细细 艰苦岁月的记忆
  • 青山若夫:先生对生活的阐述怀有深刻的情感。👍👍
    虬田:@青山若夫 童年的回忆
  • 丁_香: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虬田:@丁_香 是的,诗人
  • 田觅:写得真好,仿佛身临其境。
    当知青時,每年双枪季节忙得顾不上吃饭,有时晚上还在月光下收豆子。太辛苦了。
    回忆虽然苦涩,但也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谢谢你的分享。
    虬田:@田觅 童年的艰辛,不会忘记
  • 朱春黎:现在都是联合收割机啦😄
    虬田:@朱春黎 是的
  • 枫红云天:熟悉的场景,难忘的记忆
    虬田:@枫红云天 那个岁月难以忘怀
  • 山楂红了w:五分钱一根的冰棒!全国统一价格啊😄
    虬田:@华丽_b0ba 是的
    6c9298574cc4:一篇文章,一副画面,顶着太阳,抱着稻穗,那是无言的累。儿时的锻炼,今日的我什么苦都不怕了。
    虬田:@鸡山情 是吗
  • 春之原野:我们老家的双抢是割麦和插秧。
    一棵开满鲜花的树: @春之原野 我家也是😊
    虬田:@春之原野 哦,有点区别
  • bafe3f6660a9:烈日炎炎,双抢火辣的太阳,挥汗如雨的日子,记忆深处,那是最害怕的农事活儿,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好文章,又让我在次回到那,又爱又怕的热烈童年。
    虬田:@沏一壶好茶 是的
  • 九空:北方种麦子,勾起了我当时的记忆🌺
    虬田:@九空 :blush:
  • 陈金霞_2916:你描述了“双抢"紧张而艰辛的劳动场景,是一首劳动的歌,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深知劳动人民累与苦,才深知“粒粒皆辛苦"
    虬田:@陈金霞_2916 谢谢老师
  • 追梦CEO:虬田老师的文章感情细腻,表现丰富。值得学习。
    虬田:@追梦ren 谢谢兄弟
  • 竹影飘摇:抢种抢收,农民的日子离不开辛苦。
    虬田:@竹影飘摇 是的,辛苦
  • 晴耕雨读007:童年的记忆里有紧张的劳作,洒过汗水的地方总是难忘,一家人男女老少齐上阵共同劳动,凝聚在同一目标下战天斗地。虽然苦累,回味起来却不无温馨。如今我们被进城被上楼被细分彼工业化,更加怀念那时的田园生活,那种生活里有一种“道"
    “不干好每一步,就不可能有好收成"
    父亲的话中有深深的哲理呢!
    虬田:@晴耕雨读007 是的,谢谢老师这么认真
  • 木头奶奶:一切苦难回忆起来都那样美好。😀
    虬田:@木头奶奶 把它看得美就美了
  • 6a302f979011:辛,百姓苦!
    虬田:@湖北兰 是的
  • 龙泉出鞘:高产啊。👍。本文=阅历丰富+表达力强+生活化
    虬田:@放牧阳光 想了好久才写成的
  • 一浅疏影:劳动写得这么有韵味!
    虬田:@一浅疏影 回忆是美好的
  • 03d7cc45a9ec:点点滴滴,皆是关于农忙农事的丝丝记忆。随着你文字细腻的牵引,我进入那些苦着并热烈着的从前。
    这一刻的思绪,皆因你而起!
    感谢这个清晨!
    虬田:@真我风采_lj0208 难忘的岁月
  • 晴天的天:本来以为早已忘了恶梦般的双抢,被你又把点点细节抠出来,谁叫你写这么细腻的:dizzy_face::disappointed_relieved:
    虬田:@晴天的天 哦,我错了
  • 蓝梦奇:真佩服你的细节描写,词汇量也足够
    虬田:@蓝梦奇缘 因为熟悉
  • 野猫爱鱼:现在没有双抢啦!
    虬田:@野猫爱鱼 还有,少了
  • A寒秋:文章打开了我记意的闸门,双抢的境头历历在目。有那么几年双手被滚烫的水浸得几乎不留皮,只剩肉,想想都可怕。
    虬田:@A寒秋 很辛苦
  • 5bf21baf801a:今天我在双抢!!来偿试一下这火辣的太阳吧!
    虬田:@恋绿园林 你厉害
  • 梅胜雪:语言朴素,接地气,生活细节描写传神到位,还带有一点点幽默,一句话爱读。
    虬田:@梅胜雪 谢谢徐老师
  • 四叶香徊:我们湘北也双抢(≧∇≦)/
    虬田:@四叶香徊 那一样的
  • 梅胜雪:幽默
  • 陌上红裙:如今的孩子,已不知道什么叫“双抢”了,而双抢给我们的记忆太深、太深!
    虬田:@陌上红裙 如今人家不要干了
  • 4435c790fd26:被稻叶割了,晚上洗澡用热水一烫,那酸爽!
    虬田:@陈福庚 是的,过后还是痒
  • 影子影:总是能用朴实的语言,描述出一个生动的画面👍
    虬田:@影子影 谢谢,因为熟悉
  • 一笑作春风:虽然没有经历过,读此文也如同亲历其境,好👍👍👍
    虬田:@一笑作春风 童年的苦痛历程,人生成长的财富。

本文标题:双抢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ipukxtx.html